世界大變局中 如何重建信任?

2025-03-28

【中新社博鰲3月27日電】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深刻演變,世界面臨的挑戰和不確定性日益增多。正在此間進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熱議如何在大變局中重建信任。

多邊主義:應對全球挑戰的關鍵:近年來,動蕩不安的世界局勢破壞了國家間曾廣泛存在的信任之基,全球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不斷攀升。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張軍在論壇上指出,世界正在面臨三個主要危機:信任危機、方向危機以及治理危機。

“首先就是要重建信任。”張軍說,沒有信任就沒有團結,沒有合作,也不會存在有效的全球治理。

重建信任,關鍵在於多邊主義。當前整個世界經歷深刻變革,一方面是南方國家崛起,多極化的趨勢在加強。同時,反全球化、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也在發展。

解決之道,在於踐行多邊主義。在應對氣候變化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表示,多邊主義是氣候治理不可動搖的基石,唯有堅守多邊主義原則、創新行動范式、平衡各方訴求,才能將氣候危機轉化為人類文明轉型的契機。

“如果沒有多邊主義,我們就找不到應對危機的辦法。”聯合國副秘書長蓋·萊德說,面對當今世界貿易衝突升級,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解決這些問題的規則在於多邊貿易體系。

葡萄牙國務部長兼外交部長保羅·蘭熱爾提出,在不確定的時代以雙邊合作維護多邊主義,這樣多邊框架失靈時,通過區域自貿協定、南南合作等靈活機制,對沖保護主義衝擊。

聯合國與國際法:重建信任的基礎:“二戰”結束以來,以聯合國為核心、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體系為世界總體保持和平、實現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當今聯合國的作用被弱化,國際法的權威受到衝擊。

論壇期間多位嘉賓指出,重建信任,必須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體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傑弗裡·薩克斯說,當前國際社會迫切需要建立基於國際原則和法律的系統,以應對核大戰、環境災難等威脅。大國應該牽頭加強聯合國的作用,其他國家也要為此發出團結的聲音。

斯洛文尼亞前總統達尼洛·圖爾克說,在多極化崛起的過程中,要確保其處於國際組織框架之下。他指出,近年來“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這一模糊術語頻繁出現,這種概念陷阱有可能導致國際法被選擇性架空。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陳曉東表示,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要恪守真正的多邊主義理念,突出聯合國在國際體系中的核心作用,維護聯合國的權威。

大國責任:引領全球信任重建:面對變亂交織的世界,大國要責無旁貸引領全球信任重建。陳曉東說:“大國要帶頭講誠信、講法治,同時要支持和鼓勵其他國家廣泛平等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搞本國優先祗會損人不利己。”

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為世界應對全球挑戰提供了中國方案。圖爾克認為,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三大全球倡議等承載著解決國際問題的雄心,彰顯了大國責任與擔當。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鄭永年指出,在全球化浪潮下,國家之間因紅利分配不均產生信任裂痕。“解決方案,就是《孟子》提出的‘達則兼濟天下’。”鄭永年說,中國去年以來加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力度,就是為重建信任發揮大國作用,為世界提供重要的國際公共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