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962號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內地遊客沉迷香港打卡就不再消費了嗎?模式已轉變
2025-04-22
【香港中通社4月21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卓儀 譚暢)打卡、city walk,成為內地遊客近兩年在香港旅遊的新方式,一些酒店餐飲業界認為“打卡”消費額沒有以往那般旺。但觀察遊客的消費模式,不難發現打卡也能衍生很多周邊消費,只是渠道和模式已經轉變。
旅遊是非常具有個性化的產業,香港人愛外遊,特別偏愛“食玩買”的模式;而歐美遊客則偏愛度假式的旅遊模式,因此郵輪這種方式美國市場佔據了全球的一半。而中國內地遊客的旅遊模式是偏體驗式的,特別是年輕群體短途港澳遊更有此特點。
去年內地赴香港遊客佔整體訪港遊客70%以上,打卡、citywalk成為主流,遊客不愛買名牌包不去高級餐廳了。不少媒體也會將以往購物天堂跟現在的遊客消費作對比,認為香港要加油讓遊客消費。
事實是,遊客會因為沉迷打卡,而變得不再消費嗎?
美團文旅行業總經理、文旅研究院院長路夢西近日在一個論壇上指出,旅遊業從業者過去十幾年來一直會困擾於旅遊收入統計,和當地消費整體GDP的佔比爭論。相信隨著統計口徑的完善,會發現打卡所能拉動的當地消費,包括外賣等更多領域。
她分析,內地訪港的遊客中,約有七成人的手機裝有美團及大眾點評這樣的國民級App,而一筆旅遊訂單,會帶來7筆以上外賣這一類泛旅遊消費服務。以香港版美團“Keeta”為例,最大的用戶群體其實不是本地居民,而是外地遊客。“他們把在內地用美團的習慣帶到了香港,帶到了目的地區。外賣並不會和酒店的高端餐飲帶來競爭,反而是整體餐飲市場的繁榮。”
對比內地城市的打卡更愛去網紅餐廳網紅酒店,香港旅遊市場更趨向“生活化”,比如末日飛車、大巴站牌等。香港緊湊的街頭小巷,不用打造就是一幅電影佈景,放下取景框就能出片,這本身就是一個賣點,起碼能先成功讓人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2023年初疫後通關以來,旅遊模式轉變已經持續近兩年,消費是否真的毫無起色呢?
根據旅發局發布訪港旅客入境旅遊相關的消費報告,2024年內地過夜旅客人均消費跌23.7%,至4958港元,其中,在港購物消費跌18.3%;值得留意的是,娛樂消費增長61.3%至41.9億元。
從數據對比來看,娛樂消費增幅,遠大於購物消費的跌幅。誠然,隨著全球網購的便利,香港購物吸引力不如以前,這是一個很好的轉型契機。
城市景觀是免費的,街景打卡不用花錢,但娛樂是有情緒價值的,如看一場演唱會、欣賞畢加索畫作、打卡一家博物館,這些特點將是香港發展打卡經濟的最佳觸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