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967號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出生率問題需對症下藥
2025-04-28
【特稿】生育率低問題,在全球多個國家及城市都受關注,各地政府也有推出類似育兒或出生津貼措施,希望以經濟誘因推動民眾增加生育意欲。今年施政報告中,推出育兒津貼,以及提出研究調升產假和年假、研究房屋供應等,期望達到鼓勵生育的目的。生育不單考慮經濟上的因素,其他配套及支援同樣重要,而且亦是考慮的因素,政府或民間機構可以開展調研,了解時下夫婦不願生育或考慮的主因,對症下藥。
剛於本月14日發表的2025年度施政報告中延續了多項惠民措施的同時,調升了部份的福利性質的津貼,例如出生津貼、養老金及敬老金,醫療券等,並且新增了育兒津貼,每名3歲以下嬰幼兒每月可獲1500元津貼。調升多項津貼,令不少居民受惠,而當中最令居民意想不到的可能便是增設了育兒津貼,比想像中來得還要快,同時還調升了父母雙方的出生津貼,對有生育計劃的夫婦而言,可謂雙喜臨門。至於未有生育計劃的夫婦,將來生育時同樣有機會享受有關福利政策。
現代人講求人生規劃、生涯規劃,規劃人生每一步,結婚和生育是其中一環,作為負責的父母,會提早為下一代規劃好每一步,由托兒、非高等教育階段,以至高等教育階段,當中每個年齡層所面對的問題和資源,都作好規劃,照顧子女上所耗的開支、時間分配、人手安排、學習和活動時間等,方方面面。縱觀在社會服務上,相關配套和支援也有,如今再加上育兒津貼、調升了出生津貼,又有輔助生育醫療服務,到底還考慮甚麼?最好便問問當事人,可以開展調研,了解時下夫婦不願生育或考慮的主因,透過政策上的調整,對症下藥,否則,藥石亂投,資源得不到有效發揮,造成浪費。疫情雖然結束了兩年多,社會仍然需要時間復元,包括市民的信心和前景,當經濟和本澳的發展進一步回穩,產假和年假日數真正落實增加,市民看得到前景、對前景信心進一步增強,天時地利人和,對生育和照顧下一代的信心便會提升。
**日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