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百年 清乾隆《青羊圖》將首登香港拍賣場

2025-05-03

《青羊圖》由傳奇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與宮廷畫家金廷標合繪,見證中西文化交流美史佳話,並有乾隆御製詩。(香港中通社)

【香港中通社5月2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譚暢)沉寂百年後再度現世的宮廷巨作《青羊圖》,將於5月7日首度在香港蘇富比拍賣場現身。5月1日至7日,這幅高逾兩米、彰顯乾隆皇權天威的傳世之作,在蘇富比旗艦藝廊首次公開免費展出。

該圖由傳奇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與宮廷畫家金廷標合繪,亦是一段中西方文化交流佳話的見證,拍賣估價為6000萬至1.5億港元。蘇富比亞洲區中國藝術品部副主席李佳告訴中通社記者,《青羊圖》是最珍罕的私人收藏御作之一,乾隆亦御製《青羊詩》,借物抒懷。

畫作中,一頭青羊前蹄騰空,即將縱躍至聳峭的奇石上,另一頭則機警地俯下身子,目光炯炯。兩頭青羊纖毫畢現,均是郎世寧以西方油畫筆法繪成;周邊山水奇石則由金廷標以中國傳統筆法所繪,作品渾如一體,展現中西合璧之美。

李佳指,《青羊圖》於清乾隆二十四年,即1759年由皇帝詔旨御製, 畫作映射了大清帝國馴服西域的過程。青羊充滿澎湃生命力,野性難馴,在象征邊疆的同時,也隱喻新疆回部各派首領;青羊被圍獵,也寓意西域被帝國文化及軍事實力所折服,有豐富的歷史意義。

至於乾隆御製《青羊詩》,則更進一步體現出了該圖的政治寓意。乾隆特別提到在平定新疆期間,臣服於清軍的中亞貴族、維吾爾族領袖霍集斯目睹狩獵的場景。青羊的屈服,就如同霍集斯歸降於大清的浩蕩皇威,彰顯乾隆的十全武功,以及西陲之地的軍事勝利。

據悉,該幅《青羊圖》為乾隆傳旨繪製兩組畫中的一幅,曾在20世紀初流散民間,一度輾轉納入美國私人珍藏,自1990年代始為南美典藏,潛隱不宣。5月7日,這件瑰寶將首登拍賣場。

乾隆好寫詩,一生中尤愛收藏天下奇珍異寶;他也熱愛燒造瓷器,並把玩品鑒。而這些保存至今日的藝術瑰寶,均價值不菲。清乾隆粉彩鏤空轉心瓶曾拍出5.5億元人民幣的天價,刷新了有史以來中國古代陶瓷藝術品拍賣紀錄;同年代的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被香港收藏家以2.5億港元購得。

除《青羊圖》外,更多珍品亦陸續登上蘇富比拍場,包括清康熙琺瑯彩胭脂紫地開光花卉紋盌、元代青花纏枝牡丹雲龍紋罐等。不止是中國藝術,現存最重要的佛教寶物之一——比普羅瓦釋迦牟尼佛寶聖物,將同樣以單一拍品專場形式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