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972號
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黑洞」天文學家賀曾樸將在香港組建頂尖團隊
2025-05-05
【香港中通社5月4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張明臻)“自然界有很多奇怪的東西需要我們去了解,他們可能會揭示自然的內在運作機制。”
2019年4月10日,人類史上第一張直接對黑洞觀測的天文影像公佈。由東亞天文台台長賀曾樸帶領的團隊參與該“事件視界望遠鏡”計劃。
近日,賀曾樸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時透露,他將攜手香港(國際)航天慈善基金會,在香港組建一隻目標國際頂尖的天文學團隊。
賀曾樸出生於香港,11歲移民美國,於麻省理工學院取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他後曾任教於哈佛大學,現任東亞天文台台長,是世界級無線電天文學家。
“黑洞是非常奇特的天體。一顆質量比太陽大5到10倍的恒星,在其生命末期爆炸,最終塌縮成一個極小的點形成黑洞。”賀曾樸對記者講解黑洞的奧秘。
為何人類要關注如此遙遠的黑洞呢?
賀曾樸指出,黑洞之所以重要,是曾觀測到它噴出和星系一樣大的物質,而這需要非常巨大的能量源,唯一辦法是使用引力能。因此黑洞是所知最強大的能量源,研究他的形成過程非常重要。
在接受訪問時,賀曾樸面對記者“科普類”的問題回答非常有耐心,談及黑洞、天文學相關知識也很興奮。
“物理學是最接近天文學的學科,我們一直研究到宇宙的邊緣,追溯到時間的起點,發現身邊的規律和遙遠的地方是一樣的,這很令人興奮。”
他回憶自己年輕時也不了解物理,但大學時代有位教授講解的方法清晰,讓他覺得很有魅力。當時他認為,“物理一定要這樣做,這肯定是一條很好的路。”
或許是這段經歷,讓他想培養天文學人才。賀曾樸將攜手香港(國際)航天慈善基金會在港組建一個目標成為國際頂尖的天文學團隊。他直言,香港已有物理學好的學生和基礎設施,但真正專注於天文方面研究的很少。“研究科學是不穩定的工作,希望能讓學生留在香港,告訴他們香港能達到最高水準與全球競爭。”
他提到,黑洞是驗證廣義相對論最好的方法,下一階段研究重點是用重力波驗證廣義相對論;另外,會在6月開始做有關M87黑洞噴流的研究,討論兩者之間關係。
“希望給香港的學生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讓他們看到,這些東西在香港也可以做,不一定非要去美國。在香港,我們就能做到。”
賀曾樸過去20年在台灣培養出一個200到300人的天文學團隊。而剛開始推進時,台灣只有5個人研究天文學。“香港有足够人才培養,絕對沒問題。”
不少人認為,黑洞是通向平行宇宙的窗口,宇宙中有比人類更高級的文明,物理學家對這個問題怎樣看?
“平行世界是個不太紮實的理論,從來沒有這方面數據,讓我們看到有這種東西,現在物理學沒辦法考慮怎樣去做。”賀曾樸用科學家的理性告訴記者。
“不過,宇宙中一定有比人類更高級的文明。”他說,宇宙、星系這麼大,已經有130億年歷史,而我們只是很普通的星球,一定有比我們更先進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