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組團率內地企業中東行 慢熱市場佈局多元機遇

2025-05-09

【香港中通社5月8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繼2023年訪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後,10日再率團出訪卡塔爾和科威特。訪問團成員、香港中華廠商會會長盧金榮8日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時預料,當地希望吸引更多科技企業,相信人工智能、資訊通信技術、新能源等具有吸引力。

香港近年積極開拓中東市場,此次是特首李家超上任近三年來兩度訪問中東。

盧金榮表示,香港和中東目前的合作主要是法律、會計、ESG等專業服務,以金融為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香港落地當地的投資產品增加,為當地資金提供更多選擇;另一方面,無論是當地企業,還是到中東發展的內地或港商,很多貿易往來用人民幣結算,會用到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

貨物方面,據香港貿發局統計,香港2023年與海合會的貨物貿易總額達216.9億美元,按年增加10.8%;主要出口貨物中,電訊設備佔六成。

盧金榮分析背後原因是中東在發展智慧城市,近年當地也推出不少鼓勵措施,吸引外資發展工業,例如100%外資所有權、允許外資公司進行政府工程等,可見開放程度越來越高。

目前,海合會成員國中,阿聯酋是香港的最大出口市場,佔相關出口額逾八成。特首此次訪問卡塔爾及科威特,盧金榮認為,這兩個國家大家都比較陌生,人口相對較少,以石油為主要經濟支柱,但也在佈局多元產業,相信港商可挖掘機遇。

據盧金榮了解,當地希望吸引更多科技類,如人工智能、資訊通信技術等產業落戶,尤其是內地的電動車在當地很受歡迎,相信新能源產業有一定吸引力。

此次訪問團成員除特區政府代表外,特首再開創先河,帶領香港工商界,及20多位來自內地浙江、福建、廣東等地企業家參加。

“很多內地企業在基建、科技方面有優勢,而香港則在專業服務方面做得好,大家一起出發,有更多合作空間,可達到拼船出海的效果。”盧金榮說。

有內地企業就期望,香港能發揮獨特優勢,讓打算“出海”的企業避免“踩坑”,減少風險。

在世界經濟“東升西降”的趨勢下,盧金榮認為,此次訪中東是非常好的時機,很多廠商會會員生意以歐美市場為主,但開拓市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中東市場較為“慢熱”,重視長期關係,“我們有會員花3年時間才取得中東客戶一張訂單,所以信任是需要時間慢慢建立的,在當地從商也需要耐性。”

面對兩地文化差異,廠商會屬下檢定中心今年初增設清真解決方案,確保產品符合清真規範,並發出清真認證證書,協助港企打入中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