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之都
神仙難救?
餐飲業對今年經營展望悲觀
2025-05-09
澳門是第三個獲評定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的中國城市,美食可以說是這個城市的靈魂,但澳門餐飲業聯合商會反映,飲食業界對今年經營展望整體趨悲觀。據該會調查,整體而言,商戶對今年經營展望表示悲觀和十分悲觀的受訪商號分別為 32%和 17%,而且超過半數受訪商號表示去年總營業額同比下降,表示持平和上升的商號分別只有 31%和 7%。民生區的受訪商號中,只有 9%表示 2024 年總營業額同比有增長,表示持平和下降的則分別同為 29%和 62%。本地餐飲業看似明媚,實際烏雲密佈,如履薄冰。
2024 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同比實質增長8.8%,回復至疫情前 (2019) 86.4% 水平。新冠疫情,不僅對本澳經濟總量帶來影響,同時,導致特區經濟和產業結構急速調整,並改變了本地居民和旅客消費結構與模式,各行各業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甚至行業生態的變化,至今未復原。
澳門餐飲業合商會在「中華總商會2025工商業座談會」所提交的行業報告中指出,綜觀 2024 年,在中央政策支持,以及特區政府引領下,本澳旅遊服務出口市場回暖。澳門作為「美食之都」和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進一步強化,通過數字化提質增效,餐飲業迎來了客流與營收的逐步回升。當中,隨著國家出入境管理局 2024 年接連出台包括自由行城市增加至 59 個等多項便利內地居民赴澳政策措施,加上本澳一系列大型演藝與盛事活動帶動下,政策成效顯著,內地訪澳旅客人次在政策帶動下逐步回升,國際客源市 場亦呈現回暖趨勢,旅遊區人流和消費氣氛顯現復甦跡象。 此外,自今年 1 月起,珠海市實施赴澳門旅遊“一周一行”政策,和在橫琴深合區實施赴澳門旅遊“一簽多行”政策,加上新增自由行城市政策效果進一 步增強等各項有利因素的帶動下,預見今年本澳餐飲市場將會繼續復甦,不過,旅遊區與傳統社區在疫後的復甦步伐出現不一致,亦存在著不少挑戰。
澳門餐飲業聯合商會於今年1至2月期間就行業發展與展望進行問卷調查, 走訪近 400 間商號,當中 79%的商號位於民生區,21%位於旅遊區。 整體而言,超過半數受訪商號表示去年(2024)總營業額同比下降,62% 的受訪商號表示去年總營業額較前年(2023)下降,表示持平和上升的商號則分別為 31%和 7%。旅遊區與民生區若進一步分區分析,位於旅遊區的受訪商號只有 5%表示去年總營業額有所上升,而表示持平與下降的分別為 34%和 61%。然而,在民生區的受訪商號只有 9%表示 2024 年總營業額同比有增長,表示持平和下降的則分別同為 29%和 62%。 另外,逾9成受訪商號表示,2024 年的早巿、午巿、下午茶時段營業額較前年 (2023)下降或持平;逾5成受訪商號表示晚巿及宵夜時段營業額同比平均下降 58%。當中,位於民生區的受訪商戶表示去年(2023)晚市及宵夜時段營業額同比下降的分別為 64%和 56%,而在旅遊區的受訪商號則分 別 66%和 61%。整體餐點定價與 2023 年相比,55%的受訪商號表示 2023 年整體產品定價“持平”,表示“上升”的佔 6%,39%表示“下降”。 調查數據顯示,以“堂食”佔 61%,而“外賣”平均佔 39%,當中“自送”、“客人自取”及“第三方配送”則分別為 10%、17%和 12%。 另外,57%的受訪商號認為 2024 年各類大型活動的舉辦有助對營業額增長,旅遊區商號有 22%受訪商號表示沒有幫助,民生區則有 42%。
繼去年的經營市況慘淡之下,受訪商戶對今年經營展望表示悲觀,表示悲觀和十分悲觀的受訪商號分別為 32%和 17%。若分區分析,位於民生區的受訪商號對今年經營展望表示樂觀、持平和悲觀的分別為 4%、28%和 37%;而位於旅遊區的受訪商號則分別為 11%、31%和 26%。
調查中,有逾5成受訪商號表示晚巿及宵夜時段營業額同比平 均下降 58%。有經營茶餐廳人士反映,疫情期間市民減少堂食,有部份客源流失,另外,部份飲食習慣也有改變,例如減少外出早餐、下午茶和晚餐,當中,下午茶的市況最為慘淡,疫後不少居民有取消了下午茶的習慣,下午茶生意大量流失,而晚餐外出用膳的情況也有減少。反映出行業的生態在疫後受到改變,除了居民消費力下降、消費力外流之外,亦是導致行業生意減少的原因之一。
如何自救?!
面對經營艱難,商戶唯有自救。受訪商號中 94%表示會採取措施改善營業現況,協助行業,包括建議推出優惠方案(如: 團購、折扣、立減券、優惠套餐等)(31%)、不斷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產品(23%)、線上線下結合經營(15%)、參與餐飲業後台電子化資助計劃(18%)、推出人氣角色/遊戲聯乘產品或食品(4%)、推出預製菜或禮盒等(3%)、其他(3%),而不會採取任何措施的受訪商號僅佔 6%。 對於在今年希望特區政府舉辦或推出哪些優惠、活動或措施以吸引旅客留澳,幫助餐飲業界發展及本澳經濟復甦的回應,獲得最多受訪商號認同的前幾項分別為:舉辦美食主題盛事活動(19%)、舉辦多元化社區節慶活動(17%)、舉辦國際會展活動(13%)、舉辦社區活動(13%)、推出旅遊 優惠(12%)、推出業界資助計劃(11%)、其餘(16%)分別為加強對外多管道宣傳推廣、加快審批外僱額,頒授業界認證以及舉辦培訓及考察交流活動。
澳門餐飲業聯合商會則建議,特區政府延續政策並加大資助額度,持續驅動餐飲業全鏈條數字化轉型進程,助力業界在科技應用層面的革新及推進。針對澳門社區經濟復甦步伐不均衡、社區空置商鋪情況嚴峻的現況,建議特區政府優先推動餐飲業政策法規調整,降低餐飲市場准入門檻,簡化行政牌照申領程序,縮短發牌申請時間,首階段可選取具代表性的本澳社區進行試點,並於“試點區”內實施條件放寬措施一年後,再經客觀總結評估效果,使更多創業者選擇投身餐飲行業,吸引更多特色餐飲進駐,緩和社區空置商鋪問題,達到活化社區目標。 與此同時,加大力度助力吸引旅客進入社區尋覓美食,建議特區政府繼續聯動內地傳媒機構,結合本地傳媒與社團的社區網絡等,從多維度、多方面加大宣傳社區美食,打造具公信力的「澳門製造」美食評鑑體系,助力本澳社區美食走進大眾視野,為旅客提供在地 化美食指南及編制澳門特色美食地圖,豐富旅客來澳體驗。
另外,該會建議,整合本澳歷史及文化脈絡,設計「旅遊+」深度體驗路線,聯合特色餐飲與社區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出主題式社區文化旅遊路線, 引導遊客探索特色社區老店,帶動社區周邊消費,促進社區經濟效益。配合特區政府大型活動,如:「幻彩耀濠江」、「花薈北區」等,構建主題限定美食節與快閃市集,精選澳門特色餐廳、創意品牌、老字號參與,與活動相互結合,打造「社區+節慶+市集」,延伸大型活動 的體驗,達致「以節興市、以展帶遊」,促進社區經濟的良性互動。和深化區域合作 ,加速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美食旅遊品牌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緊密合作,加大宣傳本澳特色美食,建造灣區「美食旅遊走廊」,加強灣區聯合推出主題式跨區域美食路線,設立灣區美食數字平台,方便各地旅客,擴大客源腹地。對於本澳大型、成熟的餐飲品牌,應當發力拓展深合區的市場,通過設立分店、子品牌等模式,將澳門的特色餐飲引入深合區,配合有關部門深化澳琴產業聯動的方針政策,把握“澳琴旅遊團”帶來的客源,進一 步促進澳門旅遊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