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臭氧和二氧化氮濃度偏高

成空氣質素主要挑戰

2019-01-12

【香港中通社1月11日電】(記者 張瑞絲)香港特區政府環境保護署(環保署)11日向媒體概述2018年香港整體空氣質素情況。環保署表示,2013至2018年期間,香港一般空氣中的主要污染物和路邊相同污染物濃度均呈下降趨勢。但是,路邊二氧化氮濃度和一般空氣中的臭氧水平仍偏高,成為影響香港空氣質素的兩大主要挑戰。

環保署報告顯示,近五年來,香港一般空氣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可吸入懸浮物粒子、微細懸浮粒子、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濃度下降28%至54%;路邊相同污染物濃度亦下降32%至36%,反映近年推行的減排措施已見成效。

報告又指,雖然近年香港路邊的二氧化氮整體呈下降趨勢,但仍處於高水平(約為空氣質素指標限值的兩倍)。另外,一般空氣中的臭氧呈上升趨勢,2018年全港13個一般空氣質素監測站中有8個超出8小時臭氧空氣質素指標,並且一年多於9次超標,其中塔門監測站更錄得全港最高臭氧濃度。

環保署高級環境保護主任(空氣科學)鄭茵茵補充道,2018年香港空氣質素健康風險級別達到高以上的時數有所下降,但屯門、元朗、東涌等地區為最嚴重地區前三位。

環保署助理署長(空氣質素政策)何德賢表示,臭氧濃度偏高是區域性問題,香港需同廣東省合作應對。由於臭氧不是污染源直接排出,而是由空氣中的氮氧化物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在陽光下經光化學反應在區域內形成,並可與一些污染物產生化學反應而被消耗。因此,兩地要加強科學研究及致力減少氮氧化物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從而降低珠三角區域內整體的臭氧濃度。

他指出,每當颱風過境時,受下沉氣流影響,臭氧超標情況通常會在香港持續2至3日,而臭氧有刺激性,主要對已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士有影響。

對於香港路邊二氧化氮濃度偏高問題,何德賢表示,降低二氧化氮濃度需要減少本地車輛廢氣排放,特區政府正採取一系列措施改善空氣質素,包括鼓勵市民使用新能源車輛、今年1月1日起逐步收緊非路面車輛的廢氣排放標準至歐盟六期、淘汰排放過量廢氣的汽油車和石油氣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