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署出版第四期《城市經緯》

2019-03-09

【特訊】市政署出版的《城市經緯》第四期現已公開發售。繼續與讀者一同發掘澳門街區的趣聞軼事,介紹街道推廣活動的情況和成果。歡迎市民前往市政署禮品廊、轄下各區市民服務中心、政府資訊中心、澳門各大書店選購,或登入市政署網上商店https://eshop.iam.gov.mo/c/default 購買,定價為澳門幣七十元。

《城市經緯》作為加強市民對澳門認識、推動社區營造的刊物,本期共刊登十六篇文章,內容豐富、題材多樣,是探究和了解澳門街區發展情況的重要媒介。其中兩篇文章對新馬路作了詳細的介紹,包括黃敏的〈《澳門地名》中的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新馬路)〉和歐陽偉然的〈歲月留痕——澳門新馬路〉。前者以葡中翻譯對照的方式,與讀者分享文德泉神父筆下的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新馬路)以及屹立大馬路上的郵電局總部大樓(亦稱郵電局大樓)的歷史往昔。後者透過不同行業、建築以及歷史事件,揭示新馬路一百年來的發展軌跡,並寄望新馬路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時,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持續發展。

年長一輩在談及珠三角幾個主要城市時,經常提到「廣州城、香港地、澳門街」,上述描述既突顯三者在城市發展早年之規模,亦道出街道是澳門城市的主要特色。為此,法國文化遺產建築師呂澤強在〈澳門街巷的特色〉一文中,以十九世紀的廣州與澳門作比較,從而了解澳門與鄰近城市之間的差別。

雀仔園是澳門富有歷史底蘊的街區,學者關俊雄透過〈水榕樹巷:若翰洗者與聖若奧堡壘的見證〉一文,指出水榕樹巷除了是雀仔園其中一條最古老的街道外,亦見證着澳門城市主保若翰洗者以及昔日軍事設施聖若奧堡壘的位置。今期更有學者朱杏桂特撰〈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資源:《鏡海叢報》所記的澳門宗教巡遊〉一文,探討澳門宗教巡遊活動古今之興衰。

除了以上文章,亦刊登了〈風光攝影電業行〉和〈百好堂〉兩篇「街舖春秋」文章,讓讀者再次回味舊店舖的往昔點滴。更有多篇述及街道活動的文章,包括〈街道中你的、我的、他的故事〉、〈論「漫步澳門街」的社區宣傳〉、〈百年哪咤文化傳承〉以及〈「漫步澳門街」之「認識澳門定向嘉年華」追記〉,進一步總結多項街道推廣活動情況。

市政署期望藉《城市經緯》能讓讀者進一步了解街道豐富的人文價值,當中所傳承的一代代澳門人故事與民風習俗。並歡迎各界人士在本刊發表有關街道的軼事趣聞、評論、學術信息、文學和藝術等作品,查詢可致電8294 7204或8294 7202與岑小姐或談小姐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