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大師余光中澳大談靈感來源

2013-12-07

【特訊】享譽華人文壇、聞名兩岸四地的文學大師、翻譯家,台灣中山大學榮休教授余光中昨日擔任澳門大學榮譽博士講座系列主講嘉賓,談「靈感一大來源──論藝術經驗之轉化」,吸引近九百師生及文學愛好者前來一睹大師風采,全場座無虛席。

開場前,澳大中文系和鏡海詩社以中英粵三語朗誦了余教授的《鄉愁四韻》、《母難日》、《天問》、《A Folk Song》等著名詩作,並為他在結婚三十週年紀念日為夫人深情創作的《珍珠項鏈》譜曲和即席演唱。余教授形容學生的朗誦美不勝收,非常感動,笑言可惜太太當時沒戴上珍珠項鏈。

余教授開宗明義道出了靈感一大來源自於知識、經驗和想像。知識方面,他以柳宗元、王質的優美詩句作例子,說明比喻是天才之試金石,並且要以不類為類才算高明。另外,他又借用蘇東坡的《惠崇春江晚景》詳述了寫實主義之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同時,西方油畫、東方秦俑也是余教授的靈感來源之一,他在會上分享了多首欣賞完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梵谷的《星光夜》、西安秦俑和台灣翠玉白菜後創作的詩,說明創作需要想像和經驗。

講座上,余教授不時引用形像生動的例子,深入淺出,趣味盎然地與觀眾互動,又借用了著名詩人林語堂的比喻說“演講就像女人的迷你裙,越短越好”,引得全場哄堂大笑。他最後鼓勵觀眾說:「寫詩有無窮的可能性。」雖然李杜在前,但運用擁有的經驗、強烈的想像力,依然可以寫出超越李白、杜甫和蘇東坡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