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31216號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藝遊荔枝碗

2013-12-16

政府於去年曾提出「路環舊市區荔枝碗規劃研究」,根據區內特性及主題元素規劃四區:門戶廣場區(設停車場及接駁車站、觀光諮詢處等)、餐飲休閒區 (設各式餐飲場所、紀念品銷售點等)、樂活文化區 (設短期住宿設施、親水空間等)、造船博覽區 (設荔枝碗船廠歷史博物館、澳門造船業歷史館、造船生活及習俗體驗館等)。同時,視乎新設施所需空間,才決定拆卸多少間舊船廠等建築。現正收集意見,沒有時間表及也沒有預算。

時至今日,有關荔枝碗規劃沒有任何變動,但郤成為一班藝術家的創作場地,銳意帶領觀眾,了解區內文化。一項名「做一日村中人——藝遊路環荔枝碗村」活動於上月舉行,為期九日,期間吸引不少觀眾特地參與,讓區內增加一點人氣。

對於政府有意活化荔皮碗一事,活動項目策劃人之一、埋欄文化會長袁志偉表示,害怕路環舊市區荔枝碗規劃日後活化後太新,欠缺古舊的味道,故希望在活化之前,舉辦一些活動,讓城市人減壓,感受郊外的氣氛。

袁志偉除了擔任策劃工作,同時亦有參與創作。作品是把造船的工具與人連結,創作擬人化的公仔展板,以幽默方式讓觀眾延伸閱讀一下。他認為,社區與藝術之間的關係又過癮又好玩,藝術是很大眾化的事,把藝術街坊化,可以打破冰冷冰的固有印象。

活動有系列活動,有工作坊、音樂會、工作坊、展覽及導賞團四部分。在簡陋的柵屋下,有飄逸的麻布,寫著:「……城樓下,偏要改,消失方向找不到記載,隨時代的變改,怎麼不再看到那慷慨,圍牆內這痛哀,逼使你我想方法離開、你我卻只可以懷緬,再見」。

這詩作者及展品由本地藝術家謝玉玲創作。她向記者表示,是次首次在布上寫書法,希望透過布的半透明的質感,讓浮現於空間中,當人走過時,人影、海、山,字像活了起來。她的詩名叫《舊城》,她說:面對變遷,縱然不熟悉路環荔枝碗,但很喜歡這空間,澳門很少地方有這樣空曠,有這麼延伸視野的空間,故把這概念創作出來。她深信,沒有事情是永遠的,不論政府政策如何,市民可以趁現在珍惜現在有的東西,為參觀者創造與空間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