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防控升級應付十面霾伏

2013-12-26

【新華社北京十二月廿五日電】

新華社記者 郭鑫 程露 喻珮

「看漫天霧霾,我只擔心聖誕老人今夜狂歡後找不到回家的路,只好天天在中國給孩子派糖果了。」一位北京網友廿四日晚在微博上這樣說。平安夜,本是年輕人相聚狂歡的時刻,但大範圍的霧霾給祥和的氣氛籠罩一層陰影。

廿四日的霧霾波及華北、西北、江淮八個省區市,十六個城市空氣品質指數超過三百,西安、石家莊、保定等「重災區」指數「爆表」。廿五日,大規模、高強度的霧霾天氣依然在多個城市持續,一些網友也無奈地把這個聖誕節稱作「灰色聖誕」。

這已經不是本月以來中國首次大範圍霧霾天氣,月初長三角的大氣污染曾引起廣泛關注。中國氣象局前不久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國平均霧霾天數達五十二年之最,「霧霾圍城」已經成為許多城市的傷痛。

環境保護部相關負責人解釋稱,導致中國大範圍霧霾天氣的原因,除氣象條件造成污染物持續累積外,機動車尾氣和北方冬季燃煤採暖對空氣品質惡化影響較大。

早在去年底,環保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就聯合發佈了《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而今年趨於嚴重的霧霾天氣更使得中國大氣污染防控措施全面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層面的政策動向。六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從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後產能、完善法律標準和區域聯防等十個方面對大氣治理作出要求。

九月,國務院發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行動計劃」。這個計劃提出通過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等手段,力爭到二零一七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二零一二年下降10%以上。

「我覺得這些措施都是非常好的。」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教授趙傳峰評價說:“一個地區污染達到一定程度以後,其治理就很依賴於國家的調控政策。我們國家注意到這個問題了,出臺政策是很好的,有導向作用。」

面對「十面霾伏」,地方層面也是動作頻頻,打響一場場「呼吸保衛戰」。包括受危害較重的北京、上海等城市,今年均實施了嚴格的「限污」措施;大氣污染最為嚴重的河北省制定五十條整治措施,並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環保部還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簽訂大氣防治目標責任書,立下大氣污染防治「軍令狀」。

「這對減輕霧霾非常有幫助。」趙傳峰說,雖然暫時不一定完全解決這個問題,但整個導向是好的。

但趙傳峰也表示,每一個城市的污染情況不太一樣,而且畢竟中國仍處於經濟發展階段,還要考慮治污減霾的成本。「每項措施對於這個城市治污減霾的作用有多大,這個城市的污染是否還取決於其他地區的污染,這些都需要論證。」

霧霾天氣也讓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能源結構變得更加迫切。對此,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自發直言:「提高對重污染預報預警能力,開展大氣污染溯源與追因研究,只是滿足短期應急管理,中長期降耗減排和優化能源結構的需要更加迫切。」

趙傳峰也表示,比較有效的辦法還是控制源頭。要儘量減少污染源的排放,比如控制汽車數量和排放,工廠增加排氣處理,排放的氣體要減少等。

「徹底解決霧霾問題,要看國家力度有多大,我個人覺得應該需要很長時間,因為國家不可能完全犧牲經濟為環境考慮,這是一個平衡的問題,只能一步一步來。」趙傳峰說。(參與采寫記者:倪元錦、姜辰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