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40404號
2014年04月04日
星期五
「文化雜誌」刊登「釣魚島歸屬論證」特稿
2014-04-04
【特訊】由文化局出版的《文化雜誌》中文版第八十九期近日發行。首篇刊出施存龍研究員的特稿〈釣魚島歸屬論證〉(兩題):其一是論證「明代澳門、廣州往來琉球航路見證釣魚島屬於中國;其二是兼論有關當代中國其它之釣魚島解釋問題。這篇涉及釣魚島歷史地理考證的重要文章,進一步揭示了明代珠江口內外的廣州、上川、澳門等三個港口與琉球航路也有關係。施存龍先生從鄭舜功寫的《桴海圖經》所錄的〈萬里長歌〉中所講從廣州起航經歷的一段詩和從福建往日本航路的另一段詩將它們銜接起來逐句逐字詳加考證,認為其中「一自回頭定小東,前望七島白雲峰;或自梅花東山麓,雞籠上開釣魚目。」這幾句詩中的「釣魚目」就是指釣魚島,亦即鄭舜功自註中提及的「釣魚嶼」(「小東小嶼也」),意思就是說:釣魚嶼是小東島即台灣島的附屬小島。這就表明,至遲在明代前中期,明政府已明確認定釣魚嶼是我國台灣島之屬島。
本期的「歷史研究」欄目刊登了趙春晨〈繁盛與危機:十八世紀後期至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的廣州十三行商館區〉、許平〈夏爾勒.貢斯當與他的澳廣兩地記錄〉、肖一亭 / 肖婧〈唐紹儀研究述論〉、葉農〈澳門盧九家族與盧九街的開闢〉、黃鴻釗〈劉思復的獄中革命宣傳活動〉、吳樹燊〈澳門中華總商會成立的補證〉、鄧景濱 / 張軒 〈鄭家大屋「崇德厚施」牌匾之謎〉、郭存孝〈澳門及澳門博物館直擊錄〉;「文學研究」欄目刊登了 潘劍芬 / 潘剛兒〈潘飛聲在澳門的文化印記〉、周雲龍〈一九八零年代中美戲劇界的互訪及其論述再思〉;「民俗調研」欄目有戴國慶〈重名的女神:閩東女神崇拜探訪記〉、劉艷艷 / 劉正剛〈乾嘉道時期澳門女性生活研究〉、朱天舒〈澳門社區的土地龕壇及其分佈〉;「學術討論」欄目刊出譚世寶〈略評《革命史系.盧公怡若傳》草稿本及其誤信者〉。
《文化雜誌》旨在推動東西方文化交流,探討澳門獨特的個性以及中外文化互補的歷史,藉以促進澳門與海內外的學術交流。為鼓勵讀者閲讀,文化局特別給予預訂或補購《文化雜誌》中文版或外文版共四冊以上的讀者以半價優惠,有興趣的讀者可到澳門歷史檔案館、觀音蓮花苑、政府資訊中心或文化廣場、星光書店、葡文書局選購。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八三九九六三八一關小姐。Rum ego te nos urorisus catus bonuntrorum us firtessunu inernih ilicis hostora equampl. A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