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40414號

2014年04月14日

星期一

裝點此江山還留一點綠發展不應破壞山體木林

2014-04-14

澳門城市發展迅速,十多年來高廈不斷增加,致澳門半島的土地資源更缺,商企為此近年來將發展高廈延伸往離島氹仔和路環,開山挖土剷樹的工程不少,令離島的自然環境受到破壞,曾有市民和團體發起了『護林行動』,要求當局遏止破壞山體和林木,保護澳門的自然環境生態,勿因強求發展而破壞澳門的重要自然資源,廢掉了前人百多年來為維護山體林木的心血,尤其路環這個『綠色市肺』。

多年來離島的綠化工作,一直是受人稱讚,翠綠的山林,林蔭擋日的健康徑,展現了澳門美好自然環境和生命力,但大家可知這個自然生態環境得來不易的,早在一百二十多年前,澳葡當局已決意綠化澳門,因為當年的澳門半島,樹木和綠化區極少,若查看百多年前的澳門舊照片可見,故此澳葡政府在十九世紀便展開有計劃的綠化澳門行動,包括在主要大街道上廣泛植樹,並在二龍喉公園一帶設培植樹木區,種植多種類植物,而當年的二龍喉公園,曾經是澳葡『兵頭』官邸,隨後認為單在街道植樹是不足夠的,便進行在山頭、丘陵地進行植林和綠化,使原本光禿的山丘,變成翠綠美景,當中包括在東望洋山上種植松樹林,因此今日的東望洋山可見滿布松林,故東望洋山被大眾稱之為『松山』,松濤之景是東望洋山的最大特色,澳門經銳意植林種樹綠化後,曾贏得『花園城市』的美名。

澳路氹綠化由百多年前做起

百多年前,不獨澳門半島缺乏林樹,離島氹仔、路環更甚,現今人們所見的路氹,隨處都是林蔭,山頭翠綠一片,查實在百多年前,路氹多是光禿禿一片的山頭,路環尤甚,鮮見樹林和草坪的山坡地,全島的山頭幾乎沒有樹叢。澳葡政府在澳門半島植樹造林,綠化環境收成效後,便開展對離島路氹進行植樹造林綠化計劃,由於氹仔和路環的土壤,都屬於貧瘠的礦物質土,主要成分為鬆散含鐵的花崗岩,直接植林綠化的工作頗為困難。

為推行對路環和氹仔的植林和綠化工作,以及推動離島的農業,澳葡政府於八十多年前在離島設立實驗農場以及『農業廳』,由『農業廳』專責在路、氹地區進行植樹規劃,自此開展了前期的植樹綠化工作,包括在小潭山種植馬尾松,七潭山附近培植灌木叢,其後又在大潭山上植被攀授植物,以及種了相若的松樹,在路環島上培植松樹林,和在大部份的土地上培植矮叢林、灌木。

澳門經過逾一世紀的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的工作後,才有隨處可見的花草樹木,二龍喉被人視為植物公園,路、氹兩地的山頭處處可見樹木草坪,是難得的成果,尤其是路氹兩地的植樹造林工作,更為艱難,此基於土壤關係,令植被工作受到影響,在數十年前,路氹山頭仍見光禿處處,與今天相比,可算判若雲泥,而植被的工作仍持續進行。

現時到路氹瀏覽,可看到山谷內的綠色地帶,是多樣化和盛茂,此是歷盡多年的努力心血才得以保持,離島的山林植樹工作,因受土壤貧瘠和侵蝕等因素的影響,開展已是十分艱難,至上世紀六十年代才初見成效,但在七十年代末期,受到松突圓蚧(專吸食松針葉液的害蟲)危害,使當時山林的主要樹種馬尾松大量枯萎死亡,令澳門的山林受到災劫,為此當時的農林廳在八十年代展開大規模的種植工作,廣泛種植了包括木麻黃、台灣相思等先鋒樹種,期望能短期內使山林回復翠綠,但先鋒樹木的壽命一般不足卅年,故現時早期種植的先鋒樹木已出現衰退現象,要使山林保持自然生態,植被工作不能忽略。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澳門的自然生態,綠化環境,是經過不少歲月的成果,在現時的城市發展下,有人借發展為名,開始對離島的山林進行破壞,此將使本澳的自然環境資源大受損害,讓後人嘗苦果,必是得不償失的,期望政府有措施去遏止,勿因所謂發展令山林生態被毀,社會亦要對此種情況關注重視,好好保護澳門的山體林木自然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