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40508號
2014年05月08日
星期四
世銀指華今年超美 成為最大經濟體系
2014-05-08
世界銀行公布數據,指中國今年勢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雖然經濟學家一直估計中國經濟規模將超越美國,但一般預計是在2019年前後,世銀今次公布顯示,「中國趕美」的速度遠快於普遍估計。
美國自1872年超越英國以來,一直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各國一般的GDP排名是將一國GDP按市場匯率轉換為美元後比較。若以此計算,美國2011年的經濟規模是中國的兩倍,中國經濟再過10年也趕不上美國。但這種比較方法由於沒有考慮匯率波動因素,被認為有誤導。例如若人民幣被低估,那麼以美元計算的中國GDP就低估了中國經濟的實際規模。
世銀今次報告就是以「購買力平價」(PPP)來比較。購買力平價是根據各國商品和服務的成本差異作調整,旨在反映若要在不同的國家購買同一籃子商品時,匯率應處於怎樣的水平。由於PPP反映了各國商品及服務的成本,因此被認為是比較各國經濟規模的較佳方法,亦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機構採用。由於商品在發達國家的生產成本高得多,按PPP匯率進行的GDP對比通常會推高較貧窮國家經濟的相對規模。PPP可以有效反映發展中國家擁有的隱藏優勢,例如中國養兵成本就比美國低得多。有關數字是自2005年來首次更新,結果世銀發現,發展中國家的貨幣購買力比預期強,因而調高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相對規模。
報告指出,按照IMF估計,中國經濟規模於2011年時已相當於美國的87%,較2005年的43%大幅增加。IMF預計,中國2011至2014年經濟增長將達24%,美國僅7.6%,按此推算,中國經濟規模今年很可能會超過美國。PPP數據徹底改變了全球經濟格局圖象,提高了中收入國家的重要性。全球第10大經濟體印度,在PPP計算下躍升為第3。俄羅斯、巴西、印尼和墨西哥都成為全球經濟12強。《金融時報》稱,這一結果將加劇有關世銀和IMF投票權分佈不夠代表性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