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人澳地正名 置安居 今起諮詢六十日

2014-05-10

【本報訊】澳人澳地政策被重新改名為「澳門本地居民置業安居計劃」(下簡稱為置業安居計劃),在兩學術研究單位早前進行相關研究的報告基礎上展開諮詢,面向對象為有一定經濟能力的本澳居民,有關樓宇定位為經屋與私人樓宇之間的補充角色,諮詢期由今日至七月八日,為期六十日諮詢。

政府將置業安居計劃定位為經屋與私人樓宇之間的補充,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黃振東表示,置業安居計劃將會與公屋爭奪土地資源,但現階段,政府初步定出萬九後公屋計劃中,經屋比例約為七成至七成五,社屋為兩成半至三成,料置業安居計劃未來不會高於經屋,並希望在新城填海內土地推行該計劃。

二零一二年,特區政府接納社會意見,研究澳人澳地政策,去年並委託澳門大學及理工學院,就此進行研究。經過半年有多的研究,由房屋局、工務局等組成的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在兩學術研究單位早前進行相關研究的報告基礎推出了「澳門本地居民置業安居計劃」,並以該兩份研究作基礎展開為期兩個月的諮詢,收集居民對原澳人澳地政策的意見。

諮詢文本中,政府按澳門大學進行的《房屋政策與澳人澳地研究報告》中的三個方案中,就計劃的適用對象、定位、目的、應否設收入/禁售期/轉售對象等限制條件、單位面積及定價、援助措施等作意見收集,並制作了諮詢意見表,包括﹕認同/反對置業安居計劃?屬長期還是靈活措施?受惠對象是澳門永久居民還是包含非永久居民、受惠者年齡是十八還是二十一歲?抽籤不設輪候期?三十五歲以上單身人士優先?對受惠人士不設收入限制?或只設上限而不設上限?禁售期應由一至五年還是六至十年等選項,供市民填寫。雖然黃振東強調不一定在澳大研究報告方案中的方案三選一,但由諮詢單位印制了諮詢意見表格,反映出計劃的諮詢內容具一定引導性。

對象無力買私樓夾心階層

黃振東昨向傳媒介紹置業安居計劃時表示,置業安居計劃定位在在經濟房屋和私人樓宇之間承擔功能補充角色,是補充措施。目的是協助中上收入水平的本地居民置業,與公共房屋(社會房屋和經濟房屋)、私人樓宇形成四層房屋供應層面,讓居民依據自身經濟能力選擇置業途徑。面向對象是超出經濟房屋收入上限,但又沒有能力購買私人樓宇的本地居民。又或有能力購買經濟房屋,但希望提升居住環境卻無力追上私人樓宇售價升幅的本地居民,尤其夾心階層。由於早前社會意見中,對受惠對象應否只局限永久居民,非永久居民可否適用,以及應否設准出、准入門檻,若設置時的標準等持不同意見,諮詢文本內未有設定一定數據予以諮詢,讓市民自由發表意見。

與公屋功能互補資源競逐

置業安居計劃定位在在經濟房屋和私人樓宇之間承擔功能補充角色,黃振東坦言,一定會與公屋產生土地資源的競逐,面對人口老齡化,獨居長者未來的增加,社會對公屋需求未來將會加大。在土地資源上,就中、長期的公共房屋發展策略,政府會從“確保土地資源、資金到位、建立土地儲備制度”三個方向構思,供應不斷層為目標,推進供應量。滿足“萬九公屋”社屋輪候家團的需求後,政府正編配予二零零九年的輪候家團,按興建中的社屋項目計算,未來兩至三年仍有新單位可供分配。

林茂塘及氹仔將可供應四百單位

同時,政府已宣告二十多幅閒置土地進入批給失效程序,正進行一系列行政及司法程序,仍需一定時間處理。目前較具可能性作公共房屋發展的用地,分別為位於林茂塘、氹仔的六幅土地以及漁翁街發電廠現址,合共可提供約四千四百個單位。其中,林茂塘、氹仔可供應四百單位,漁翁街發電廠現址可供應一千單位,但該地段仍熟生地,需要較長時間處理,另氹仔體育路奧林匹克游泳館東面,預計可規劃二千多個單位。初步定出萬九後公屋計劃中,經屋比例約為七成至七成五,社屋為兩成半至三成,面對土地資源限制,料置業安居計劃未來不會高於經屋,並希望在新城填海內土地推行該計劃,但是,政府沒有計劃壓低私樓的比例,以免過度干予影響市場運作。

至於發展模式,他稱,可能由政府主導,亦不排除政府將土地交予發展商處理或與發展商合作,由發展商出地。

置業安居計劃由今日至七月八日展開為期六十日諮詢,諮詢上本日將上載至房屋局網頁,市民可透過郵寄或傳真方式,向房屋局表達意見,房屋局於五月十八日、六月一日、十五日下午三時於該局會議室舉行三場公眾諮詢會,歡迎市民參與。諮詢期屆滿後一百八十日內,將會完成相關諮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