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調查順利完成

2014-05-21

【特訊】為充分掌握本澳漁業資料,海事及水務局委託澳門理工學院進行《澳門漁業發展調查》,在漁民團體積極支持和配合下,調查工作順利完成並已提交報告。調查結果提供了科學的參考數據,有助特區政府制定更切合實際情況的漁業政策。

科學收集漁業資料和漁民意見

2003年,特區政府曾對漁業進行調查,向漁民收集資料和意見,對制定協助漁業發展的政策發揮重要作用。去年特區政府委託澳門理工學院進行新一輪的《澳門漁業發展調查》,從而掌握本澳漁業的實際狀況和了解漁民對漁業發展的意見。調查期間成功訪問90艘澳門登記的漁船,約佔總數七成,調查範圍主要分為「漁民工作現況」、「漁民對行政當局漁業政策的看法」、「對本澳漁業未來發展的看法」以及「漁民個人資料」四部分,內容包括漁民資料、漁船類型、材料、補給情況、出海作業天數、漁獲出售途徑、漁獲滿意度、漁民對漁業發展和相關政策的意見等。調查報告稍後將會上載至海事及水務局網頁(http://www.marine.gov.mo)。

蝦艇及沿海水域作業居多

調查結果顯示,本澳漁船類型以蝦艇居多,佔65%,拖網漁船佔24%,其他為網艇和摻繒等;漁船材料方面66%為木質漁船,28%為「綱質,4%為「玻璃纖維。67%漁船多在本地附近水域及沿海地方作業,33%是遠洋深海作業;64%漁獲在中國內地出售,27%在本澳出售,7%在香港出售,2%在其他地方出售。此外,受訪漁船中最多聘用內地漁工8人,最少聘用1人,平均為5.9人;聘用6至8人的比例最多,佔58%。在有子女的受訪漁民當中,60%漁民的子女沒有從事捕漁業;74%受訪漁民不希望子女從事捕漁業。

漁獲減少成本上升 普遍認為經營困難

受訪漁民有83%表示近五年漁獲不斷減少;86%受訪漁民認為現今經營漁業困難,普遍認為最大影響的首四項因素依次是「油價上升」、「內地漁船捕魚競爭」、「聘請工人困難」、「漁船設備成本上升」。對於本澳漁業在未來廿年的發展,有68%受訪漁民表示不樂觀,但其中「遠洋深海作業」漁船比「沿海作業」及「本地附近水域作業」漁船相對樂觀;78%受訪漁民表示暫時不打算轉業。

業界滿意漁業政策工作 期望加強扶助發展

對於特區政府的漁業政策和工作,受訪漁民整體上表示滿意,認為趨向「頗完善」 的工作包括「休漁期時間安排」、「行政手續服務水準」、「漁船觀光業計劃」、「休漁期培訓計劃」以及「漁獲檢疫安排」,而稍需改善的工作包括「泊岸及卸貨的輔助設施」、「經濟緊急援助政策」和「漁業基金貸款援助政策」。對於「漁業基金貸款援助政策」,「本地附近水域作業」及「沿海作業」之受訪漁船認為傾向完善,而「遠洋深海作業」受訪漁船則希望政府改善。受訪漁民認為最能幫助漁業發展的首三項建議措施依次為「提供購買或建造漁船補貼」、「提供緊急維修漁船補貼」以及「休漁期漁船停泊設備損耗補貼」。

培訓課程提升漁民競爭力

南海伏季休漁期間,勞工事務局、海事及水務局、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及漁民互助會合辦「漁民休漁期培訓計劃」,令漁民善用休漁期,提升競爭力及掌握其他謀生技能。對於政府提供予漁民的培訓課程,受訪漁民認為最有幫助的首三項課程依次是「製冷工」、「電工」、「廚務助理」,而其他依次為「木工及裝修工」、「中式點心工」、「普通話」、「中式侍應」、「酒店房務」、「中式廚藝工」、「托兒所保育員」、「養老護理員」、「社團助理員」以及「文職助理員」。

多項措施持續扶助漁業發展

澳門的漁業傳統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在澳門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為此特區政府多年來一直關注和積極扶助漁業發展,2002年設立漁業諮詢委員會,協助政府制訂及執行促進漁業發展、提高漁業生產力的政策;2007年設立「漁業發展及援助基金」基金,至今共有147宗成功申請個案,金額近澳門幣4500萬元,有效發揮了扶助漁業發展的作用;2009年起推出「漁民休漁期培訓計劃」,令漁民善用休漁期,提升競爭力及掌握其他謀生技能,為減輕漁民經濟壓力,今年的培訓津貼金額調升至澳門幣8000元;2011年起海事及水務局贊助及支援澳門漁民互助會舉辦 「休漁漁家樂」海上暢遊活動,受到公眾熱烈歡迎,今年繼續支持有關活動。未來海事及水務局會繼續聽取漁業界的意見,亦會繼續研究各項有助漁業發展的可行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