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40603號
2014年06月03日
星期二
吸血鬼療法助抗衰老
2014-06-03
美國數間著名大學的科學家分別公布3項最新針對老化研究報告,發現在年長老鼠輸入年輕老鼠的血液後,可令其腦部產生更多神經細胞,提升記憶及學習能力,亦能增加肌肉組織,提升體力。專家指這種令人聯想到吸血鬼(Dracula)的療法,有望助人類「返老還童」,治療與老化相關疾病,有組織已計劃今年內對人類展開臨牀研究。
有關研究分別刊於《自然醫學》及《科學》期刊。首項實驗由史丹福大學生物學家懷斯-科雷(Tony Wyss-Coray)及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生物學家比列達(Saul Villeda)帶領團隊進行,研究血液對老鼠腦部處理記憶及定位的海馬體有何影響。
研究員先以手術將三個月大的年輕老鼠與十八個月大的年長老鼠的血液循環系統連接,令年長老鼠體內有年輕老鼠的血液。
年長老鼠其後接受測試,在注水的迷宮中找出隱蔽通道,並透過學習嘗試避開電擊,結果取得幼鼠血液的年長老鼠,表現大幅提升,能輕易完成目標,亦較少出錯。
研究員其後以年輕老鼠的血漿注入其他年長老鼠體內,發現其學習及記憶能力同樣有所提升。不過,如先加熱血漿再注入,則沒有任何效果,估計與血漿中某些重要蛋白質受熱分解有關。
研究員亦檢查受試年長老鼠的腦部結構,發現輸血後的年長老鼠海馬體中,產生了更多用以傳遞神經信號的樹突棘(dendritic spine),令神經傳導能力強化。
比列達表示,研究顯示年輕老鼠的血液內有某些成分,可抵消腦部老化帶來的結構及功能變化,說明有部分因年齡引致的腦部功能退化可以逆轉,但暫未知效果能維持多久。
懷斯-科雷承認,有關實驗涉及血液傳輸,令人聯想到吸血鬼。
他已向聯邦申請向腦退化症病人進行輸血實驗,以觀察輸血前後的認知能力變化,料在今年內展開研究。哈佛大學幹細胞研究所專家亦以老鼠作兩項老化實驗。
幹細胞專家魯賓(Lee Rubin)帶領的團隊先將年輕及年長老鼠的循環系統連接,四周後發現年長老鼠的腦部幹細胞活動增加,產生更多神經元,嗅覺亦變得更敏銳,與年輕老鼠相若,其腦部血液流量也較同齡老鼠多,說明年輕老鼠的血液能夠令老化的腦部變回年輕的狀態。相反,年輕老鼠產生腦細胞的速度減慢,顯示其受老化影響。
另一專家韋杰斯(Amy Wagers)則在四周內向年長老鼠輸入血液中一種會隨年齡減少、有修護心臟能力的GDF11激素,結果年長老鼠的神經元及肌肉組織增加,運動能力提升,能較快地探索迷宮,持續跑轉輪的時間也較長。魯賓及韋杰斯稱,研究顯示GDF11對恢復腦部及肌肉功能有顯著效果,但需作進一步實驗,確認對人類老化的效果,期望未來3至5年作人類臨牀實驗。
二零零零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坎德爾(Eric Kandel)認為,研究反映血液內一些物質與老化有關,只要確認有關物質就能作為營養補充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