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環船鋪街原址保育? 專家:要因地制宜睇條件

2014-06-14

【本報訊】路環船鋪街考古項目掀起原址保育爭議,帶領是次考古發掘的香港註冊考古學家吳偉鴻指,本澳寸金尺土,動不動就去蓋間博物館是不實際,不應過於執著原址保存,需因地制宜,看條件、平衡去做。

文化局昨「重回現場」舉行路環船鋪街考古傳媒介紹會,安排多位來自內地專家、考古團隊顧問出席壓陣,聯同考古領隊、港註冊考古學家吳偉鴻,現場講解考古發掘工作安排和發現。

據官方發佈資料,目前該處發現的是在現代填土層之下約一點五米發現現代房基,包括一個現已拆去、用磗砌成的方型水池,而在此層之下發現一些陶片、石器和火塘遺跡(用火地方)。

考古團隊初步推斷,現時可斷代之文物為「幾何印紋陶片」,其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器時代,即距今約三千八百至三千年。同類陶片在珠海、深圳和香港均有發現。另今次掘出的石器則有礫石石錘和磨石等。

研掘挖塘遺蹟下面土層

由於該層之下還有三個土層,團隊正計劃作進一步發掘,以祈有更多發現。至於現場屬本澳首次發現古人類煮炊遺蹟、證明是一處古人類活動面的兩處火塘遺蹟會如何處理,原址不動還是易地保存?吳偉鴻稱現階段未有決定。

吳偉鴻強調:「其實重要的地方唔係火塘樣嘢,係火塘所反映三千幾年前有人係呢度活動過,而遺留咗一啲痕跡係度,呢個係一個訊息。我們攞到呢個訊息都係一個保存。」

街頭街尾也有怎辦?

對於有聲音要求原址保育此史前遺蹟,吳偉鴻說,「要睇好多因素而定的,唔能夠話好簡單一定係咁樣,唔郁就係最好」,沒可能任何發現都建一個博物館,「街頭一個博物館,街尾一個博物館,呢一個係實際上面亦都係唔可行」。

吳偉鴻續謂:「其實係市區嚟講,你無可能街頭一個原地保留,街尾一個又原地保留,咁你點樣做呀,啱唔啱?居民反應呢?我們地方已經係寸金尺土啦,呢個方式係需要係因地制宜。」

站在考古學家的立場,吳稱當然想盡力去保育,「之但係保育要睇條件、睇地方、睇資源來定。當然係呢個階段,你都要平衡各方面,唔能夠太過執重一個地方。」

遺蹟去留年底或明年初有定

該處考古發掘預計須時約兩、三個月,至七月初完成,相關資料送至中山大學實驗室分析也至少要三個月,加上編寫總報告,團隊要半年之後、即今年底或明年初才會有結論,再由文化局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