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颱風提高防災意識

2014-06-30

資深地理教育工作者黃就順指,現時澳門氣象局對颱風的動向和預測水平很高,但市民仍不能對颱風掉以輕心,對颱風了解,有助提高防災意識。

澳門歷史檔案室為配合「颱風歲月──澳門檔案資料展」,於昨日在歷史檔案館內舉辦 「颱風」的故事講座,邀得地理資深教育工作者黃就順老師主講,黃老師在講座上向大家講解了有關颱台形成與命名,澳門的颱風路徑,以及過往的風災情況,並介紹了澳門氣象台的演變,和針對颱風力度而懸掛的風球訊號,讓在場的市民得益不淺。

黃就順指出,颱風是因低氣壓造成,使空氣凝聚上升成為柱狀,逆時針轉向,但中心是空的,中空部分稱為「風眼」,卻是無風,故颱風中心掠過時,會出現靜風狀態,人們以為颱風已過,其實不然,在數小時後風眼一過風勢便很強勁,因為「風眼」周邊便是颱風最強力度的陣風,故在高掛八號風球時,對出現短暫的靜風不能掉以輕心。

黃就順在講述澳門氣象局部門的變遷時稱,在未有衛星監測天氣的年代,澳門對颱風的預警,主要是來自海上船隻,報告風勢的動向,在收集數據後向市民發出預警訊息,現時澳門氣象局的設施現代化,對監測氣象的水平極高,所發出的颱風訊號十分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