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文消息
2014-07-21
澳大榮譽學院生內地交流收穫豐
獲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和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邀請,澳門大學榮譽學院組織學生到北京及寧夏交流訪問。有學生表示,此行令他們更了解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領域的發展狀況。
中聯辦代表岑嘉儀、澳大榮譽學院院長莫明教授及十三名學生一行進行了為期八天的訪問行程。訪問團在北京期間,參與了清華大學主辦的一系列講座,內容涉及中國外交、經濟及政府改革等課題。此外,他們亦到訪外交部及旁聽外交部新聞發佈會,其後獲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華春瑩的熱情接待,學生藉此機會向其了解新聞司的工作。
訪問團隨後到訪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先到了靈武市白芨灘林場了解中國西部治沙成果,並與中國「治沙英雄」、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王有德會面,並聽其親自講解治沙原理及過程。其後,訪問團到訪銀川當地民辦的岳麓高級中學與師生交流,並探訪農戶家庭,了解西部的農村狀況。此外,訪問團還參觀了寧夏大學,又到西夏王陵及中華回鄉民化園,了解西域歷史及民俗文化。
有參與學生表示,此行除參與清華大學的學術講座,亦藉著實地考察開寬眼界,特別是對國家西部的發展,感受深刻;也有學生認為拜訪國家重要機構及與傑出領袖會面獲益良多,探訪農戶家庭亦讓他們更珍惜現有的一切。
澳門視障人士權益促進會訪美教育交流團
由中國澳門視障人士權益促進會主辦、澳門教育暨青年局的「澳門視障人士權益促進會訪美教育交流團」一行六人於七月八日下午出發前往美國三藩市,並於當地時間九日晚上約九時抵達,展開為期十五日的教育交流活動。主辦單位表示,希望團員能藉此交流之機會,讓本澳視障人更加瞭解先進國家的視障教育理念、政策制度、資訊科技、維護權益,以加強視障人士的自我認同及自信心。
交流團於七月十一至十九日參與由美國盲人委員會(ACB)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第五十三屆年度會議,參加的國家分別有中國澳門、美國、德國、澳洲、法國、西班牙、荷蘭、日本、加拿大和新西蘭十個國家。會議上有各類關於視障人士的座談分享會、會議、學習班、工作坊,內容是視障人士日常遇到的林林總總問題,如教育、資訊科技、交通、政策、維護權益、口述影像、就業、醫療、溝通技巧、飲食、衣等。
澳門視障人士權益促進會會長張志邦表示,在這次2014 ACB會議,他發現與會者對澳門的視障人士服務十分關心和感興趣。當他們知道澳門現在的視障人士服務情況,也感到非常驚訝、失落和沮喪,GDP那麼高的城市,視障服務竟然可以近乎零。他們鼓勵視促會要繼續為澳門視障人士爭取權益,讓視障人士能有選擇合適生活的自由、接受適當教育而向上流動的機會,不要再像以前一樣,刻板地靠福利及救濟為生。繼續努力,不要放棄。
另外,視促會有三位成員參加了是次的口述影像培訓,並獲美國口述影像協會頒發畢業證書。口述影像在美國已推廣了超過30年,它是一種透過口語或文字敘述,將視障者無法接收的影像訊息轉換成言辭符號,讓視障者也能克服視覺障礙,協助他們克服生活、學習和就業環境中各種影像障礙的服務。簡單地說,口述影像就是把「看見」的「說」出來,任何視覺屬性之傳播媒介訊息的口語轉述皆屬於口述影像。張志邦希望能把口述影像這項服務全面地帶回澳門,因為對視障人士來說,口述影像可應用在日常生活不同的環境和情況上,並可增加他們與他人的溝通能力。張志邦計劃聘請美國口述影像博士Joel 來澳,教授本澳市民口述影像的知識,使更多澳門人能接觸和瞭解口述影像,以全方位地服務視障人士。張志邦補充,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口述影像是必須發展和具備的。
視促會將於七月二十五至八月一日,往華盛頓D.C.參加國際獨立生活委員會(NCIL)的年度會議,繼續學習和交流。
澳門IN 義工團 - 耆趣童樂日
由澳門IN義工團-IN22主辦的大型社區活動「耆趣童樂日於2014年7月20日下午二時至五時假台山聖若瑟第五校舉行。是次活動約有一百位長者能夠體驗到來自青年及社會未來棟樑的關愛與青春活力;澳門由漁村小城,發展到今日享譽全球的金光不夜之都,全因有一群默默付出的社會先驅--長者,他們曾經作出的貢獻及付出,為今天繁榮的澳門打下了良好的基石。他們勤儉耐勞,一絲不苟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後輩及未來主人翁學習,因此,澳門IN義工團-IN22的一班年青人,自發組織了這場別出心裁的大型社區活動,當中有互動的攤位遊戲、義剪及一些適合長者欣賞的表演節目。是次活動合共號紹了約二百多名義工,言教不如身教,所以,義工當中包括一班小朋友由他們的家長帶動他們一同服務長者,讓不同年紀的人學習認識到關心社會先驅,孝順長者,同時為長者們帶來了喜悅和豐盛的一個下午,讓長者們感受到愛和關懷,同時間引起社會關注這群社會的先驅。
澳門IN義工團是一班由澳門青年人自發組織的義工隊,成員有各行各業的人仕,定期舉行不同類型的社區服務,關懷弱勢社群,目的就是傳播愛心,發放正能量,令澳門社會更加美好,最近一次的大型慈善之旅「夢飛行由港澳台三地共同籌辨,讓一群來自香港及澳門的基層殘疾兒童能夠飛往台灣,體驗飛行夢及到訪台灣著名景點一遊。
澳門IN義工團IN22的宣言:我們承諾創造一個有愛、和平的世界。
品牌消費嘉年華等展覽閉幕
澳門 - 2014年7月20日,星期日:由顯意會議展覽顧問有限公司主辦的「第6屆品牌消費嘉年華」於昨天(7月20日)圓滿閉幕。今屆「品牌消費嘉年華」聯同「第5屆電腦及電子產品節」及「第4屆孕嬰兒用品展暨教育資源展」,展會總面積逾5260平方米,共吸引超過160間參展商公司參加,場內合共接近270個展位,展位數量是歷屆三展聯辦之最﹗當中超過兩成是海外商家,八成半為歷屆一直支持此展會的參展商,三日總人流成績理想。
今屆「品牌消費嘉年華」的產品種類及選擇更勝往年,據多家參展商表示本屆銷量較去年提升,有商戶稱展會首日雖然懸掛風球,但仍能保持一定的觀展人次,感到驚喜。有見是次展會在風球懸掛期間,大會的交通及展會場地配套良好,在解決颱風及大雨情況下,仍能控制人流、解決銷情問題。有商戶表示,於展會次日其銷售存貨均已售罄,僅接受預訂及送貨服務;另有商戶稱於展會首天已沽清現貨,可見銷售情況十分理想﹗
有見「電腦及電子產品節」一直受本澳市民熱棒,大會冀為本澳市民和旅客提供更多不同的產品和價格優惠,今屆主辦方繼續致力推廣本地電腦及電子產品零售,引入更多優質的先進商品及熱賣產品,並於現場給予特價優惠,深受觀展人士好評。
另外,是次大型展覽會的「尋寶」主題活動反應熱烈,不少觀展人士活躍於尋寶獎賞遊戲,大會合共送出過萬份禮品,增加了展會與觀展人士之間的互動性及歡樂氣氛。是次大會節目和獎賞活動眾多,當中親子比賽及活動是歷屆「孕嬰兒用品展暨教育資源展」最多的,主辦方冀為市民提供週末親子活動平台,藉更多具質素的嬰幼兒活動,加強本澳父母及子女間的互動性,以及增進親子感情,許多大會節目於展前經已額滿,活動舉辦期間氣氛愉悅、和樂融融﹗
主辦單位代表 - 顯意會議展覽顧問有限公司勞錦輝總經理表示,非常感謝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參展商、傳媒、市民及各界等,對是次品牌消費嘉年華、電腦及電子產品節和孕嬰兒用品展暨教育資源展的大力支持與配合,是次展覽會才得以順利舉行、圓滿閉幕﹗主辦方一直致力透過主辦展覽會,為本地及海外參展商提供多元化的銷售及推廣平台,務求為本地及海外中小企提供展覽、促銷及交流機會,藉以增加商戶的品牌潛力及價值,務求大力發展本澳會展業,共同為打造澳門成為亞洲旅遊城市盡一分力。
與此同時,大會的每日大抽獎結果已經公佈,得獎名單將於7月23日上載於Facebook專頁﹕「澳門優惠情報」,得獎者將有專人通知領獎事宜。
在此,特別鳴謝有關單位(排名不分先後),包括協辦單位澳門漁人碼頭;官方支持單位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及澳門消費者委員會;(第5屆電腦及電子產品節)支持單位澳門廣告商會、澳門展貿協會、澳門會議展覽業協會、澳門會展產業聯合商會、澳門旅遊零售服務業總商會及香港品牌聯合會;指定銀行澳門商業銀行、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及澳門永亨銀行;指定通訊中國電訊(澳門)有限公司;指定旅社活力旅行社有限公司;指定運輸德利貨運貿易;(第4屆孕嬰兒用品展暨教育資源展)贊助單位大生利百貨商行有限公司、雀巢香港有限公司、美儉(澳門)有限公司、力報、童畫王國攝影有限公司、駿思教育資源有限公司、澳寶寶購物中心及World Family。
「第7屆品牌消費嘉年華」預計於2015年7月17-19日舉行,冀能為本澳市民及旅客引入更多新產品及熱賣商品,期待與各參展商及觀展人士再度相見,繼續獲得參展商及廣大市民的支持!
欲知更多展會詳情,請瀏覽Facebook專頁﹕「澳門優惠情報」以及大會網站﹕
第6屆品牌消費嘉年華﹕http://www.fevershopping.net
第5屆電腦及電子產品節﹕http://www.mcefmacau.com
第4屆孕嬰兒用品展暨教育資源展﹕http://www.macaubmpe.com
勵志青年會與澳門唐心兒協會舉辦曲奇班
為了改變社會對唐氏綜合症人士的誤解,宣揚平等共融的意識。勵志青年會與澳門唐心兒協會日前共同舉辦「勵志青年同樂日─唐心曲奇班」活動,組織青年義工與唐寶寶及其家長們一起製作「唐心曲奇」,以促進唐氏綜合症人士家庭之間的相互交流、傷健共融的和諧氛圍,加強外界對他們的認識,消除歧視,構建社會和諧發展。
是次活動於本月十九日下午在祐適工業大廈西餅廚房舉行,勵志青年會組織約二十位青年義工在副秘書長張心怡帶領下,與澳門唐心兒協會三十多名唐寶寶及家長一同製作「唐心曲奇」。活動期間,一眾義工與唐寶寶及其家長共同製作曲奇,透過合作互動,打破隔膜,促進彼此間的交流,合力親手製作美味的曲奇。此外,義工更與唐寶寶及其家長聊天,了解他們的生活,並給予唐氏綜合症人士家庭鼓勵與支持,為他們帶來更多正能量面對生活。與此同時,冀望藉此活動讓更多人消除對唐寶寶家庭的誤解與偏見,加深社會認識唐氏綜合症,主動向他們伸出援手,幫助他們融入社會。
《新生代》雜誌創刊15周年
為慶祝《新生代》雜誌創刊15周年慶祝酒會暨第100期發行出版,《新生代》雜誌於七月十九日下午三時正《新生代》第100期發行儀式由《新生代》雜誌社長林玉鳳,總編輯李展鵬澳門科學館董事長林金城、教育暨青年局青年廳廳長袁凱清、澳門同善堂副主席崔世平共同主持。
是次活動邀請香港資深傳媒人區家麟舉行「世界大氣候,我們躲不了──新媒體時代的文字影響力」講座,以輕鬆的方式暢談現今新媒體對文字的影響力。
林玉鳳致詞時提到《新生代》創辦的宗旨:一直著重的是給予廣大年輕人接觸傳媒行業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發掘更多被人忽視但必須關注的重要社會議題。今期7月號以「一百年後的澳門」為專題,希望透過澳門不同階層的人訴說對澳門百年後的期望及想像,共同聯想屬於澳門的未來。
《新生代》雜誌自1999年創辦以來,一直秉承傳揚「社會、生活、文化」的澳門時事熱點,深入探討社會議題,尋找獨特視角,致力推動本土的文化事業。近年來,《新生代》雜誌為配合社會文化的長遠發展,以豐富多樣的採訪方法,及採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開創澳門年青人的時事新聞觸覺,啟發文化創作思維。
心臟病預防及治療講座
世界生組織資料顯示,心血管病是全球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臟病為澳門第二號殺手,每年逾五百宗的心臟病手術。有見及此,澳門公職人員協會於2014年7月19日(星期六)下午3時在本會會址舉辦「心臟病的預防及治療講座」,是次邀請到澳門心臟學會主席馬偉龍醫生及葉文輝醫生擔任主講嘉賓,與會者踴躍約一百多人。
會上,馬醫生及葉醫生表示:心血管疾病嚴重影響澳門居民健康,澳門心臟病死亡率僅次於癌症,平均每年有近五千人因心臟病而喪命,而超過一半心臟病患者因為冠心病而死亡,冠心病是一種最常見的心臟病。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常常忽略身體的健康,導致冠心病普及化及年輕化,所以須調整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並要有適當的運動及定期作身體檢查。目前,治療冠心病普遍使用的方法有服用藥物,做通波仔手術及搭橋手術。
大會主席姍桃絲女士及理事會主席高天賜先生表示:澳門公職人員協會自成立27年以來,一直積極支持各類型的健康教育活動,而心臟病在澳門十分普遍,故是次邀請馬醫生及葉醫生為市民提供健康講座,冀透過是次活動,以期喚起公眾對心臟病尤冠心病的認知及關注。
講座期間提供發問時間,讓與會者向嘉賓提問問題。講座後參與者繼續進行討論和分享,約五時半才結束。
中學生趣味科學比賽
由澳門中華教育會、澳門大學科技學院及澳門工程師學會聯合舉辦之「二○一四年澳門中學生趣味科學比賽──破舊迎新」於昨(二十)日假蔡高中學舉行。今年以 「破舊迎新」為題,要求學生用報紙、咭紙、白膠漿等物料製作出能負載六盒250毫升盒裝飲品,且高度不低於一公尺的「建築物」,比賽時掛上鐵,用繩拉倒「建築物」。比賽以作品重量、拉倒建築物後餘下的高度,及部件與負載物是否飛脫出指定的範圍等幾個方面作評分。每年舉辦的趣味科學比賽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展示創意與科學精神的平台。教育暨年局贊助經費、維他奶公司贊助比賽製作用之盒裝飲品。
是次參賽隊伍眾多,高中組五十六隊、初中組六十一隊,共二十一所中學近四百名中學生參加了比賽。
在昨日的比賽中,參賽學生上午十時已到賽場奮戰,用大會為他們準備好的材料進行現場製作,以學到的物理知識結合實際操作,精湛的手藝加上緊密的團隊合作,製作出一座座甚具創意,各具形態,穩固而又輕巧的「建築物」,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同學們的智慧、汗水和夢想。下午二時,測試比賽開始,氣氛緊張,參賽者的心隨「建築物」的拉倒時而興奮時而緊張,旁觀者不時為勝利者歡呼。
頒將禮於下午四時半舉行,主任委員鄭杰釗致詞時指出:是項比賽至今已舉行了二十屆,受到同學們的熱烈歡迎,通過比賽充分看到同學們互相合作,勇於嘗試、肯動腦筋,寓物理知識於巧妙設計之中,力求爭取佳績,學生的認態度,虛心學習,熱愛科學的精神,充分得到體現。
賽會副主任委員、澳門大學科技學院教授高冠鵬代表評判們對今次比賽作了評述,他讚揚今屆學生的參賽水平不俗,充分發揮了創意,並懂得靈活運用材料,製作出既輕巧、又堅固的作品。他特別對其中一些學校的學生的突出設計意念大為讚賞。高冠鵬並向同學們提出一些學習和研究科學的意見,同學們深感得益不少。
主持頒?的嘉賓及賽會負責人包括教育暨青年局廳長梁慧琪,教育會理事長陳虹、副理事長岑耀昌,澳門大學科技學院高冠鵬、陸萬海、林智超、楊楊,工程師學會陳桂舜、譚偉基、劉冠華、周子健及賽會主任委員鄭杰釗,副主任委員歐宇雄、委員楊燦基、凌永申等。
『漫步澳門街』文化步道路線設計比賽進入最終遴選名單產生
為鼓勵市民認識本澳的歷史文化,民政總署與旅遊學院學生會於今年三月至六月再次舉辦「漫步澳門街」文化步道路線設計比賽,邀請市民運用創意為本澳的街道、建築、景點設計文化步道路線,透過活動展現本土的歷史變遷、街區風貌和人文情懷。兩組的十強作品已產生,參賽者本月下旬向評審團匯報作品後,最終結果將於九月公佈。
是次比賽由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學術總監林廣志、澳門文獻信息學會理事長楊開荊、澳門歷史學會理事長陳樹榮、博物館學生研究員協會顧問黃健威及民政總署文化設施處處長呂志鵬擔任評審。分設公開組和學生組,兩組均設冠、亞、季軍各一名及優異獎五名,其中學生組特設指導老師獎,鼓勵師生合作,寓學習於競賽中。
為讓參賽者更好地掌握路線設計的技巧,在參賽作品徵集期間,民署曾假旅遊學院啟思樓舉行「漫步澳門街」文化步道路線設計比賽工作坊,由民署研究人員帶領參加者以小組形式構思和創作文化步道路線。參加者踴躍向研究人員探討不同路線的可行性,以及路線設計的注意事項,研究人員逐一協助他們完善路線規劃。
兩個組別的參賽作品均各具特色,路線主題多元,遍及圍里風貌、灣畔情懷、戲院遺跡、西方藝術、殖民管治、建築美學、天然奇石、宗教崇拜、北區尋秘等。相較去年,今年的參賽作品在選題上更顯創新,涉獵的範圍也更廣。經過初步評選後,評審團已在兩個組別中各挑選出十份參賽作品進入最終遴選,名單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學生組:
公開組:
進入遴選的參賽者將另獲電話通知,並須於今年七月下旬向評審團作不多於十分鐘的作品匯報,深入介紹其參賽作品,接受評點以進一步完善整體路線規劃。最終評選結果將於今年九月公佈。此外,為進一步向市民和遊客推廣全新的文化步道路線,民署亦計劃為有潛質的作品出版導賞小冊子和製作相關紀念品,以豐富本土的文化旅遊資源。查詢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8988 4000或8394 3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