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康被立案審查

2014-07-30

【中新社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 馬海燕)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徐才厚『落馬』不到一個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被審查的消息又傳出,迅速刷新被查處官員的級別紀錄。北京專家稱,打倒這隻改革開放以來中共黨內最高級別的『大老虎』,讓人們看到了中共新一屆領導人懲治腐敗、淨化自身的決心和魄力。

29日晚間官方通訊社關於此條消息的正文含標點在內祗有77個字:『鑒於周永康涉嫌嚴重違紀,中共中央決定,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的有關規定,由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對其立案審查。』但卻一石激起千層浪,其傳遞的信息迅速被各方解讀。

『這真正體現了執政黨‘反腐無禁區’,在官員級別上‘上不封頂’。新一屆領導人鐵腕反腐,力度空前,不管幹部級別多高,祗要腐敗就嚴懲,對各級官員的震懾作用不言而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秦宣告訴中新社記者,官員的貪污腐敗一直是百姓詬病的問題之一,顯然中共高層已經意識到反腐敗事關國家、政黨生死存亡,重拳反腐不僅能增強民眾的認同和信心,而且是中共在新時期純淨自身、加強黨的建設、保持自身先進性和領導能力的需要。

秦宣說,加強黨的建設其實是新一屆領導人上任之初就非常關注的事情。2012年11月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就提到『一些黨員幹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此後多個場合他多次提到『黨要管黨,從嚴治黨。』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黨的建設制度改革被作為中共深化改革的六大方面之一寫進《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對監督權力的改革、對腐敗的零容忍也是執政黨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

最近兩年,從薄熙來到徐才厚到周永康,曾經身居高位的政壇『明星』一個個『落馬』,進入司法程序的進行公開審理,吸引了海內外關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雖然關於周永康被審查的消息中沒有使用『腐敗』等詞語,但在黨的決定中,『嚴重違紀』就屬重大問題,聯繫之前圍繞其周邊人員的違法違紀案件查處落實,周的問題絕不會小,具體違紀行為和採用什麼詞彙表達則要等立案審查結束才會公佈。

事實上,公佈消息之前,有媒體稱,已經有諸多蛛絲馬跡指向周永康。其舊部下貪腐細節、其子與相關商人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隨著一個個貪官『落馬』、黑社會性質組織被摧毀逐漸浮出水面。坊間更為關注這個已經退居二線的『幕後高人』是否會被『揪』出來。薛瀾說,此舉也打破了『不查政治局常委』的慣例,對於中共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意義重大。

薛瀾注意到,在中共已經完成的兩輪巡視中,共有兩萬多人被查處;十八大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高官近40人,除吉林省外,每個省份都有省部級官員『落馬』。與此同時,民眾對『落馬』官員的查處和公佈越來越習以為常。『這說明民眾已經習慣了中共反腐敗的高壓態勢,但相對於中國700多萬公務員、5000多名省部級官員,目前查出的比例並不算高。』

在『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同時,推動反腐敗的『標本兼治』依然是輿論關注的話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曾提出,『當前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薛瀾說,標本兼治、重拳出擊,仍將成為執政黨純潔自身的重要手段。長遠看,隨著中共制度反腐逐步建立,對身居高位的官員的監督、管理將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