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日本對華投資未趨勢性消退

2014-08-20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電】(袁珊)8月19日,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舉辦「新聞茶座」,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姜躍春就「中日經貿關係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這一主題與中外記者進行了交流。

姜躍春表示,中日建交後,兩國貿易額在40年間增長了340倍。而自2012年發生釣魚島事件之後,中日之間的貿易也受到波及。

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月18日發佈數據稱,2013年中日貿易額為3112億美元,同比下降6.5%,為連續兩年出現下滑。

8月18日,中國商務部公佈的最新數字顯示,今年前7個月,日本對華投資28.3億美元,同比下降45.4%。

日本對華投資出現明顯回落,姜躍春認為,兩國關係惡化對此有一定影響,但不是唯一的原因。中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階段,中國勞動力成本相比之前有了很大增長。此外,日本經濟也處於復蘇期,以及日元不斷地貶值都會影響日本對華投資額。

他還強調,對雙邊投資變化的分析不應基於「點」而應基於「線」。通過對一段相對長的時期進行分析,「儘管中日兩國政治關係緊張,但日本在華投資並沒有出現大幅減緩」。日本國際協力銀行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是日本公司長期商業發展的第二大最具潛力市場。日本開發銀行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70%的日本大型製造企業不打算減緩在華投資步伐。日本財務省的統計也表明,日本公司在中國進行直接投資的速度依然保持相對穩定,年均投資基本維持在100億美元的水平。

在談及日本對外投資開始從中國轉向東南亞的問題上,姜躍春表示,轉移投資的多是中小型企業,而且這個趨勢能持續多久還是個問號。

「日本企業要衡量『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從世界宏觀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未來的10年到20年,中國經濟呈上昇勢頭」,姜躍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

他認為,從發展趨勢看,隨著中國消費者日漸富裕,有更多資金用於消費,可以為日本企業提供廣闊的市場份額,同時也有助於日本自身經濟的持續發展。此外,中國經濟存在嚴重的地區失衡的狀況,東西部地區、南北地區發展水平差距很大,相信隨著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會給包括日資在內的外資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

安培政權也並不否認中日經濟關係的重要性。在今年4月17日《經濟學人》雜誌主辦的一次研討會上,安培在發言時稱,「中國的經濟增長對日本來說是一次機會,對全世界來說也是如此。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而且在經濟層面,中日之間密不可分」。

最後,姜躍春對中日經貿合作作出積極展望,中日兩國在綠色經濟、現代農業、汽車產業等很多領域具備互補性。」例如,在節能環保領域的合作空間就非常大。儘管兩國在這一問題上談了很長時間,但目前的合作項目仍然微乎其微」,他指出,中國現在提倡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日本作為一個「先行者」,可以給中國提供很多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