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41006號

2014年10月06日

星期一

小確幸 濱湖新城區 合肥

2014-10-06

前言

城市發展,需要有一個好的規劃,這對地小人多的澳門尤為重要。目將這個三十一平方公里小城將會繼續填海造地之歷史,將在澳門半島和氹仔周邊造出五幅土地,共約三點六平方公里,差不多等於三分一個澳門半島。

特區政府待這○九年正式批准五幅城海地可謂珍而重之,對要如何規劃這片新城區展開大型的研究和諮詢工作,不惜工本和時間。按工務部門計劃,今年底就會進行新城規劃第三階段公開諮詢。

然而行政長官早前忽然聯同行政會閉門大改五地中面積最大的A區規劃,增加房屋供應解決需求,讓區內供應單位大增至三萬二千個,以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預計達七萬人,較澳門半島約五萬更高。惟外界對此番長官意志不甚賣帳,質疑新規劃有損居民生活質素,只為追求供應量而已。

一關之外的中國大陸近年致力城市化,地方政府紛紛搞起新城建設推動經濟發展。上月由中聯辦組織的記者參訪團到訪安徽省合肥市,該市已規劃發展近八年時間的濱湖新城區,或許可以為本澳提供一些經驗參參考。

根據官方介紹,當地在濱湖新區規劃建設發展中始終堅持「四個優先」之原則,包括群眾利益、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和聚集人氣優先,並突出抓好生態環保。

而且,新區建設之初當地政府其中一個基本要求是「高起點規劃」。他們認為,城市建設要規劃先行,故把新區總體規劃堅持「高起點、國際化」的原則,規劃設計面向國際招標再從中擇優而選,如小城這回「義務提供」是有點不一樣。

合肥市濱湖新區建設指揮部政治部長、合肥市巢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杜莉總結八年發展時表示,政府在過程中重點考慮善待百姓和善待自然是有回報的,至今吸引四十萬人選擇在新區居住、生活和工作,而非「新區鬼城」,可謂值得驕傲。

談到有何不足,杜莉指出,經八年的規劃發展,接下來建設應更多考慮人的生活需求,更細緻去處理,因為城市建設和生活需要時間去打磨,城市是給城市的人使用。

故此,未來政府除推大項目外,也要做一些「小確幸」,「就是要做這種微小而確定的幸福,讓我們這種城市中生活的人,能夠感覺到這裡非常溫馨、非常舒適,這個是接下來我們將更多投入精力去做的第一件事。」

對於會有什麼意見給予正在規劃新區的澳門,杜莉認為,新城市建設中一定要考慮人的感受,衣食住行、工作生活,在城市中都有其恰當的位置和空間,否則只是官方單方面自己去規劃一個城市,縱然非常漂亮,但人們不願意進入居住的話,就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成市。

杜莉補充,過程中一定不要以犧牲生態為代價,因為花草樹木等都是城市空間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千萬不能有「我們可以主宰這個城市」的觀念,而是更多與自然生態和諧共處,「我相信創造這樣的環境,更多的人會通過自己的腳去投票,來選擇你這個新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