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描繪“法治中國”新藍圖

2014-10-21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電】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將描繪“法治中國”新藍圖。

自1979年召開中共十一屆四中全會以來,四中全會基本選在9月份舉行,會期一般3至5天。本次四中全會是35年來最晚的一次,會期4天。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9日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

按照慣例,每次全會一般專題研究某個領域的重大問題,並審議通過相關決定、決議或建議等重要政治文件。此番中共中央以全會的形式專題研究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尚屬首次。中國官方媒體評論稱,“這是中國政治發展和改革中一件劃時代的大事”。

中共十五大報告提出,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從此將“依法治國”確立為執政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中共十八大報告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確立為推進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重要部署。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表明中央將對依法治國作出詳細頂層設計。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30日召開會議,聽取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稿在黨內外一定範圍徵求意見的情況報告,決定根據這次會議討論的意見進行修改後將文件稿提請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

據官方表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說,可以預見司法體制改革、反腐制度化、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等方面都將在四中全會後出現重大突破。

美國斯坦福大學法學院中國研究項目主任熊美英說,四中全會聚焦依法治國,這體現出中國領導人意識到法治建設對保持經濟發展、建設廉潔政府、維護社會公正以及保護環境等目標的達成至關重要,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除此之外,本次全會還將進行中央層面的人事調整。中共十八大以來,已有2名中央委員(蔣潔敏、李東生)、5名中央候補委員(李春城、王永春、萬慶良、陳川平、潘逸陽)被調查,他們將不能參加全會。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央委員會委員出缺,由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