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盲人領跑員 殘疾運動員隊中健全人

2014-10-23

在22日傍晚舉行的頒獎儀式上,仁川亞殘運會中國盲人女子4×100米接力的4位姑娘站在了冠軍的領獎臺,陪伴她們的還有三位身材高大的小夥子。

他們也屬於這個團隊的成員,同樣挂上了這個女子項目的金牌,但冠軍榜上從不會出現他們的名字,他們就是中國亞殘運會代表隊的『健全人』--盲人領跑員。

這個職業可不是一般人能勝任得了的,沒有百米10秒幾的成績恐怕連領跑的資格都沒有,起碼他們的短跑成績要達到省級專業短跑運動員的水準。

他們在領跑的行進中,右手與盲人女運動員左手通過特製的手環緊緊的連在一起,奮力奔跑。領跑也很有門道,行進中領跑員不能與被領跑者相差50公分,真是快了也不是,慢了也不是,特別是衝線的那一剎那,必須讓盲人運動員去觸線,否則成績無效。

他們不僅僅是盲人運動員的『眼睛』,同時也是一種力量的支持,是盲人徑跑項目運動員獲得優異成績的默默奉獻者。

第一棒朱琳是一位能看得到光的盲人,不需要領跑員,但作為這個團隊的一員也深深感受到這些『健全人』給予她們的關愛,稱他們是『有愛心的人』。

走進盲人領跑員的世界,你才能真切理解『平凡中的不平凡』這句話。他們默默無聞,幾乎無人關注,更別說被媒體報道;他們見到生人也常常默默無語,他們不是這個團隊的主角,不需要拋頭露面,當然也就不需要『高大上』的言語。他們認定這是一份工作,是工作就要把它做好。

在賽場上,領跑員與被領跑者的默契形成合力,助推運動成績。這種默契緣於日常的訓練和領跑員給予被領跑者在生活上的方方面面照顧。

陳燕,南京盲校推拿專業學生,從事短跑訓練5年,和她的領跑員李文合作了一年多,說起她的領跑員,滿心感謝,『兩個人相處時間長了就感覺像親人一樣,做什么事情都很默契。』李文還是一個南京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的在校大四學生,幹領跑算是實習,他喜歡這份工作,告訴記者他不但負責陳燕的訓練,還負責照顧陳燕的日常生活,包括吃飯時幫她選菜。

做盲人領跑員已有4年的徐冬林曾是江西省隊隊員,『幹領跑感到最多的就是一種責任吧,帶她們比自己當運動員責任心更強一些,自己參加比賽成績好壞是個人的事,帶她們就要對她們的成績負責。當領跑員與當運動員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一種責任感吧。』

王琳的領跑對像是一位盲人男選手,他說給男運動員領跑要求更高一些,照顧他們生活起居是理所當然的,盲人運動員除了屋內熟悉的環境到了外面不方便多多。他跟記者談起了競技體育的『殘酷性』。『人們只是看到了運動員那場上的十幾秒,背後都有著5年、10年的艱辛付出。出了成績的會得到回報,出不了成績的呢?所以練出來的和練不出來的差距太大了。』

他說,這就好比用磚壘金字塔,人們的眼睛都盯著最頂尖的那塊磚,一萬塊磚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塊被忽略了。王琳的前一個領跑對象薛雷曾拿過2012年殘奧會的一金一銀,記者說,你就是那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王琳笑而不語。

領跑員與盲人運動員似兄妹、似兄弟,無論在賽場內外,他們都是手挽著手,同進同出,情同手足。盲人徑跑項目的『軍功章』有一半屬於那些默默奉獻的領跑員。(新華社記者 冮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