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文消息
2014-11-03
「第1屆創意文化遊樂展」開幕
「第1屆創意文化遊樂展」於本年11月1-3日(週六至週一)上午10時半至晚上8時,假澳門漁人碼頭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展會為期三天。
由澳門會展產業聯合商會主辦之「第1屆創意文化遊樂展」在澳門漁人碼頭會議展覽中心開幕,全國政協委員兼澳門中小型企業聯合總商會會長周錦輝、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貿易投資促進局主席張祖榮、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局長文綺華、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陳翔、立法議員陳美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梁英華高級技術員、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楊志光總監、澳門會展產業聯合商會會長胡錦漢、理事長盧宏駿等嘉賓主禮開幕式。
「第1屆創意文化遊樂展」是首屆在澳舉辦,合共逾60個參展商公司,佔約100個展位,現場銷售來自澳門、香港及中國內地的文創產品種類多樣、琳琅滿目,現場不少商戶設有優惠活動及特價產品,務求為觀展人士帶來優質的文創體驗及購物享受。
澳門會展產業聯合商會會長胡錦漢在致辭中稱,是次的展會集合“文創”、“遊樂”、“展銷”等多個元素,務求為各種觀展人士提供全新的觀感及消費購物的體驗,以滿足各年齡層的觀展人士,是適合親子同樂的大型展會。大會冀藉展會促成與文創合作,以互助方式加強“會展”與“文創”共同發展,推動本澳產業多元化發展。
近年澳門特區政府大力推動文創產業、先後推出文化產業基金及青年創業援助計劃等資助計劃,對本澳的文創人士建立自己的品牌有重大的幫助。為配合政府施政,是次活動特別為從事文創的人士提供了8個免費展位,當中產品包括各樣手工藝品、創意飾品等,種類多樣。祈望本次的遊樂展能成為他們展示所長的一個平台,同時協助是次展會以此作起步點,成為一個屬於澳門本土的文化創意會展品牌。
展會期間,大會安排了一系列豐富的節目內容,包括障礙賽智勇四重跳、小童歷奇恐龍遊樂園、長達30呎的We嘩!彩虹天梯等九項大型的充氣遊樂設施;童樂滿fun工作坊、小丑場內表演及巡遊,另外每日都設有專題講座,由本澳知名的文創人士向大家分享其豐富的創作經驗以及心得。
是次展會亦設有豐富的獎賞活動,現場購物滿$200或購買遊樂場現金券滿$100即可參與每日「幸運大抽獎」。而凡持有中國銀行卡之觀展人士,可向大會作現場登記,同樣可獲每日「幸運大抽獎」之抽獎券乙張及可獲贈品花式棉花糖一支。而關注了大會的官方微信,即可獲贈品棉花糖一支,有興趣的人士可查看官方帳號頁面,搜尋「creative_playground」。
為方便市民及旅客進場,歡迎使用漁人碼頭停車場車位。另外,為方便觀展人士前往展會現場,大會專設免費穿梭巴士服務,時間為每日上午11時至下午7時(每小時一班),由接駁地點來往漁人碼頭,3日合共4條線路﹕11月1-3日高士德羅神父街(荷里活餐廳門前)、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 (澳門廣場停車場門前)、氹仔埃武拉街(花城百佳超市門前)、黑沙環祐漢新村第一街(數碼科技城門前)。
欲知更多展會詳情,可瀏覽Facebook 專頁﹕「澳門優惠情報」,大會將不斷更新優惠資訊,以供市民查閱。
最後, 是次展會承蒙得到承辦單位:棋人娛樂製作有限公司、顯意會議展覽顧問有限公司及奧圖媒體有限公司作;支持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貿易投資促進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澳門中小型企業聯合總商會、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澳門漁人碼頭國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大會指定銀行: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大會指定旅行社:長暉國際旅遊有限公司;大會指定物流:昌盛物流(澳門)有限公司等一眾單位的支持,展會始得順利舉行。
澳科大師生參訪澳亞衛視
澳門科技大學創業就業發展中心於日前(2014年10月29日)組織人文藝術學院師生參訪澳亞衛視。本次參訪是澳門科技大學的代表團第一次造訪澳亞衛視。雙方希望建立學生尤其是應屆畢業生與電視台的互動和聯繫,建立為科大學生提供更多就業和實習機會。
是次參訪活動由人文藝術學院課程主任柳旭東助理教授帶領,組織15位師生前往拜訪,受到澳亞衛視副台長楊成、總裁辦主任吳斌、節目播送部主任方驥的熱情接待。
活動中,方主任首先帶領師生參觀電視台的節目演播室、合成控制室、新聞編輯室等部門,細心解答同學們對電視台運作的疑問。主任特意讓同學進入節目演播室、圍繞新聞播報台,講解到主播在錄製新聞節目時,需看攝影機前的提示器播報新聞,而放在桌上打印出來的新聞列表則提醒主播新聞的順序。
隨後,澳亞衛視副台長楊成、總裁辦主任吳斌與科大師生舉行座談會。吳斌表示,澳亞衛視面向中國大陸的觀眾,主打澳門和台灣新聞,是一個負責任的媒體,以宣揚正能量和中立客觀報導新聞為己任。她表示只要同學有強烈的意願、對新聞有十足的熱愛、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都非常歡迎科大學子前來面試,爭取工作和實習機會。
出席活動的還有創業就業發展中心陳秀釵協調主任、督導員陳宜靜。活動的最後,陳秀釵協調主任邀請澳亞衛視參與明年的校園招聘會,獲得楊成副台長的積極回應。
學校捐款助明愛慈善服務
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日前舉辦校慶園遊會,進行慈善募款。得學校師生、家長和校友支持,共籌得善款澳門幣壹拾玖萬叁 仟圓正(MOP$193000)。該筆善款早前由該校楊子秋校長及學生自治會會長陳錦如、副會長余心怡及潘曉盈等代表致送澳門明愛,由潘志明總幹事代表接收。澳門明愛感謝該校全體教職員、學生及家長的慷慨支持及捐助,透過澳門明愛幫助社會上最弱少的一群,並深信聖羅撒女子中學的師生們能繼續努力,懷著謙卑的心,以仁愛攙扶受苦、受困的人,讓他們可以從困境中走出來。
郵政儲金局搬遷
為業務發展的需要,郵政儲金局的存款、匯款和多種貨幣兌換服務於2014年11月4日遷往新馬路郵政總局大樓內,在更便捷的地點繼續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一星期七天的服務。
營業時間如下:
星期一至五 9:00至18:00
星期六及日 13:00至18:00 (只提供匯款和外幣兌換服務)
貸款服務的辦公地點則維持在原址(大堂街郵政儲金局大樓四樓)。
如有垂詢,歡迎致電8396 8319。
新青協舉行時政研習班助青年提思辨能力
為提升青年人對社會時事的分析能力,在澳門基金會的贊助下,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於2014年5月及10月舉行兩期研習班系列活動。新青協理事長羅奕龍表示,新青協多年來舉辦不同類型的研習班,透過這種培訓方式,提升青年的分析能力,通過不同領域專家學者的講解,吸收不同的專業知識,並能夠從多角度去思考社會事件。
2014年時政研習班共分兩期,共有二十多名青年參與培訓學習,5月18日在得到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的支持下,第一期學員赴廣州向當地的房屋及交通政策學者學習,聽取廣州市政府的公共房屋的發展狀況以及學習廣州及其周邊地區在制訂交通政策的經驗﹔10月18日第二期學習班則邀請了富有新聞工作經驗的譚志強博士及李燦榮先生就近年台灣及香港的社會運動進行分析和講解。
有參與學員表示,研習班讓他們了解到鄰近地區在處理民生事務的經驗,對進一步認議澳門本地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另有學員指出,第二期的研習班的課程則緊貼現時鄰埠的情況,兩位講者系統地分析了香港近期的佔領事件,並從一國兩制,民生政策,經濟環境,國家發展,民主發展等多個方面分析講解問題,這對拓闊學員視野、加強思辨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羅奕龍在總結活動時表示,澳門社會在經歷急速發展的過程中,青年人除了遇到本地自身的問題外,不同地區的社會事件或多或少會對澳門社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衝擊,故此新青協希望多舉辦這類以邀請外地專家學者為主講的時事研習班,從而拓寬澳門青年的視野,以利他們未來分析和思考外本地與不同地區的社會問題,並結合澳門的實際需要,以能從中找到應對和解決澳門同類型問題的思路。
演院舞校舞蹈劇場《日出印象》登場
由文化局澳門演藝學院舞蹈學校製作的舞蹈劇場《日出印象》將於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星期五至星期日)晚上八時在崗頂劇院矚目登場,共演出三場並設有演後座談,門票將於十一月八日在澳門售票網公開發售。
舞蹈劇場《日出印象》創作靈感源自曹禺經典劇作《日出》,由舞校校長高成明擔任藝術總監,集合了舞蹈學校的專業導師洪振宇、張純及宋楠、舞蹈普及課程及戲劇學校普及課程的學員,同時匯聚本地的幕後專業班底,全力創造出精緻又極具創意的舞蹈劇場,是本澳難得一見的舞蹈精品。
原劇作《日出》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講述高級交際花陳白露被銀行家潘月亭包養,整日在高級大酒店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初戀情人方達生揭開陳白露內心深處的痛苦和矛盾、環顧身邊周旋著的各式人等,透過解讀曹禺這個經典劇作帶給讀者壓抑、浮誇、輪迴等深切的感受。舞蹈劇場《日出印象》編舞創作者借力於原著中的開放式視角和崗頂劇院的獨特結構,力圖通過“當下”、“共時”和“滲透”的方式,將這種氛圍還原給觀眾,透過陳白露的視角看到劇中人自己的生活和所處社會。
《日出印象》由舞蹈學校精心策劃,從中國近代的經典劇目中汲取靈感,重新賦予當代意義,為澳門廣大居民帶來一部優秀的舞蹈精品,以立足本土、心懷祖國及提升居民大眾舞蹈美育層次為己任。門票將於十一月八日公開發售,票價為澳門幣一百元正,凡持有全日制學生證、頤老卡或一次購買十張或以上同場門票(團體票),可獲半價優惠;憑澳門教師證購買任何張數門票,可獲八折優惠,詳情可瀏覽澳門售票網www.macauticket.com,購票熱線二八五五五五五五。
國際警協澳門分會15周年會慶
國際警察協會澳門分會前日假萬豪軒酒樓舉行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及該會成立十五周年會慶聯歡宴會,中聯辦社工部副部長齊廣健、中聯辦警務部部長代表魏玉成副處長、體發局局長戴祖義、立法議員林香生、國際警察協會總會副會長Mr Kees Sal及內地、香港、寮國、印尼等地嘉賓出席。該會勉勵全體成員再接再厲,加強紀律部隊人員的團結,更好地為市民服務。
主席李小平致詞表示,回顧該會會務蒸蒸日上,並獲得可喜的成績,他希望透過今次晚會提供交流機會,加強紀律部隊人員的團結性,令工作更有默契,從而更好地為市民服務,完成維護法紀及保護市民生命財產的使命,令澳門成為世界最安全及繁榮的國際旅遊城市。最後並感謝各界朋友對該會的支持。
會長李雄波致詞表示,該會在去年舉辦了二十五次的大小活動,而本年度舉辦的活動已十八次,包括外訪警務交流以及慈善公益等相關活動。同時,該會會員由二零一三年至今亦有百分之十二的增長,人數接近一千人,隨著會員的增多,在未來一年將繼續舉辦有關的外訪交流及慈善活動,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本澳紀律部隊人員通過外訪交流提高自身的執勤技術及應對技巧的經驗,宣傳及推廣澳門,提高澳門在國際的知名度,以及參與更多的慈善活動發揮團結友愛互助精神,使該會成為警民關係的一個堅實平台,為澳門安定繁榮作出貢獻,亦藉著本澳即將回歸祖國十五周年的日子,希望透過會次活動表示愛國的情懷及宣揚和平友愛的精神。
國際警察協會表副會長Mr Kees Sal亦發表了講話,除代表總會向澳門分會祝賀外,並希望該會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他同時向該會多名負責人致送紀念品及向吳國壽名譽會長頒獎感謝狀。
宴上,來自世界各地嘉賓與會員歡聚一堂,並設表演及抽獎助興,場面熱鬧。
12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舉辦成功
由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主辦,澳門特區政府、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中華海外聯誼會及江西省人民政府協辦的「第十二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前日在路環疊石塘山澳門媽祖文化村舉行隆重開幕式暨媽祖祭典儀式。主辦單位希望透過媽祖文化旅遊節,進一步弘揚媽祖無私奉獻和熱愛和平的高尚情操及傳統美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及創建和諧社會。
慶典於當日上午十時舉行,行政長官崔世安,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中聯辦主任李剛,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仝廣成,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華海外聯誼會副會長林智敏,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馮鐵,江西省政府副省長朱虹,全國政協常委、澳門鏡湖慈善會主席廖澤雲,行政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林金城,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譚俊榮,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名譽主席吳福,主席顏延齡,副主席陳明金等嘉賓主持剪綵及上香儀式,何厚鏵宣佈第十二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開幕。
顏延齡致詞表示,發源於福建沿海地區的媽祖文化,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尤其是台海兩岸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更成為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二零零九年十月,媽祖文化成功地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標誌著她超越了地域和國界,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文化遺產之一。
他表示,首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創辦於二零零一年,由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和時任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共同主禮,開創了一年一度的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並成為全球華人社會萬眾矚目和竭誠參與的一項盛典。在今年九月二十四日紀念孔子誕辰二千五百六十五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我們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他還強調:「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瞭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
歷史上,祭黃帝、祭孔子和祭媽祖,稱為「中華三大祭典」。正是為了進一步發揚和光大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的子孫後代更好地瞭解和繼承中華文化所承載的「血脈」, 讓各國人民更多地瞭解和理解媽祖文化所體現的「中國人的文化土壤」。
顏延齡指出,目前,以行政長官崔世安為首的澳門特區政府正在努力把澳門建設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這意味著澳門肩負向世界各國更多地傳播和發揚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重任,也要求我們更好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在這方面,擁有媽祖文化豐富資源的澳門人,既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也有義不容辭的重大職責,應當運用這一寶貴的文化資源,為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更大的貢獻。
最後,他代表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為兩岸四地居民和全球媽祖信眾祈福,願媽祖靈昭四海、厚德歸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朱虹在儀式亦發表了洋溢的講話,他相信通過今次參與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活動,贛澳人民交流合作將更加密切,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他誠摯邀請澳門同胞及各界新老朋友到江西走一走、看一看,親身體驗江西的好山好水,親自感受江西的古風新貌,並以旅遊為「媒介」,鞏固友誼、加強交流、創新合作,共同分享江西建設旅遊強省發展成果,共同譜寫贛澳旅遊文化合作篇章。
在儀式上,除了系列祭典儀式,並由江西省藝術團表演助興。另外,在下午三時舉行,在筷子基起步的澳門天后宮媽祖遶境巡遊及駐駕祐漢公園祈福儀式及晚上在舉行祐漢公園舉行的江西省藝術團專場演出,吸引不少市民、遊客及信眾參與、圍觀和欣賞,場面莊嚴而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