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難為

2014-11-14

扶康會「吁警」,社會企業,因為「迫遷」,或要關門,受惠弱者 ,或許失助,一椿好事,原來好意,皆因蓮花地發展之「畸型」,好事或許變「憾事」。

「吁警」發自扶康會之總幹事,扶助弱勢組織的熱心人,事緣扶康響應政府之提議,組辦「社會企業」,開洗衣廠,讓弱智者或傷殘人,共事其間,提供機會通過工作,鍛練能力,重新適應正常生活,逐步康復,以重返正常社會。

這本來是很好的「康復橋樑」,既扶助弱勢,又重新「釋放」潛藏力量,解決部分社會問題,符合當年政府提議設立「社會企業」之好意。

但,可惜,由於澳門近十年社會發展日益畸型,樓價瘋漲,租金如脫韁野馬,遠遠飆離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除了「撈偏門」外,一般正當經營的中小企,被迫到「無路可走。」

「社企」面臨「迫遷」的處境,便是找不到合適方地方,為弱勢社群提供長期而穩定的復康服務,因在畸型租賃市場上,很難找到大廈業主肯簽長期租賃合約! 社企面臨「前路茫茫」的威脅陰影。

「社企」最大的功能是為社會服務,本澳一群弱智、精神康服或傷殘者,長期以來常為社會所忽視,官方提出辦「社企」,其原來目的,其中之一便是要解決這一問題,現有組織及熱心人士願意肩擔這一責任。本來是「天作之合」,皆大歡喜,但因澳門之「畸型而好事多磨,但願經常「派糖」之官方,這一回能「善」用資源,為社會好意提供穩定而長期保障,那則「功德無量」!

‧楊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