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41117號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回收電子垃圾 現代收買佬為環保

2014-11-17

科技日新越異,進入電器化、電子化的年代,數碼科技產品為我們生活帶來不少方便,尤其是電腦和互聯網的面世,不論世界上任何地區,只要能上網,都可以透過網絡世界與外界溝通,與好友聊天、甚至購物、辦理銀行或政府手續、也可以取得各項資訊、或玩網上遊戲等。但科技發展的背後,在我們不斷追求電腦新型號、更快的速度、更高清的影像顯示時,郤產生了不少電子垃圾,本澳暫時未有細分的垃圾分類,只有自願性的資源回收,例如紙、膠樽、鋁罐、玻璃等。含有有毒金屬的貢、鉛等有毒重金屬的電子產品,以及燈泡等,未有分類回收, 一律跟其他建築或生活垃圾一樣,被送到垃圾堆填區。

當我們認為,電子產品,尤其是電腦再追不上自身對網速或影像完美的要求而更換一部新型號電腦,或電腦壞了時就換一部全新電腦是理所當然時,該類產品也可以進行環保回收,但回收並不是作廢鐵賣,而是延續它的生命週期,減低對地球資源的消耗。

現代環保行業

張進是在澳門開設電腦工程公司的小企業老闆,一名八十後青年。他的工作,郤有著我們看不到的另一重意思。由大約五年前起,他開始回收廢、舊電腦、電腦顯示屏、電視,做一名現代收買佬,換個角度,郤是環保工業的一分子。

由七年前起,張進在進行他的業務,為企業,賭場等整批更換電腦時,發現舊電腦只是送去堆填區,並沒有被企業考慮如何再用時,感到十分可惜。他指出,大企業及政府更換電腦設備週期約為三年,三年的電腦,不會太舊,也不會損耗十分嚴重,甚至比部份家庭仍在使用中的電腦型號還要新,狀態更良好。可是,這樣就被送到堆填區,成為電子垃圾,很可惜。於是,張進便產生了一個念頭,希望可以有方法延續電子產品的生命週期。

舊電子產品的重生

他很清楚,澳門人生活水平中上,一般不會使用二手電器,於是他到墨山街一帶的收購舊電器店,向店主打量那些收購回來那些堆積如山的廢電器,例如電視、冷氣、暖爐、洗衣機等,有何出路。經過多番唇舌,店主終於向他透露了收購那些之廢舊電器的出路,給了他集裝及聯絡人的方法, 將廢舊電子產品出口到香港,再轉到南亞這些發展中國家而獲得重新。

自此,張進便一邊為企業進行電腦維護,一邊游說企業、博企將所更換的舊電腦轉賣給他。不過,他指出﹕「非所有企業都願意將舊電腦賣我,部份外資博企,寧願將電腦送到堆填區,也不願將以低廉的價錢轉賣給我。」令他欣慰的是,也有企業願意與他合作,拆除電腦硬盤後,將舊電腦賣給他。

回收有價

收購到舊電腦、電腦顯示屏、電視後,張進會將它們先送到倉存的地方,分類為可再用和廢品後,待數量足夠兩貨車後,便聯絡香港那邊的大型回收公司,透過船運將這些舊產品運到香港,由香港的大型回收公司再將之運到南亞國家,例如越南、柬埔寨等地方。若是仍可用的,會轉到二手市場賣。若是廢品,則會將仍可用的零件拆出,用作維修零件,直至不能循理再用,至最後才作金屬回收。張進補充﹕「將其價值發揮到最後一刻。」

不要看小金屬回收這個環節,電腦的底板中,有不少貴金屬,機箱也由鐵造成,甚具回收價值。若堆填,不但令資源未能有效利用,當中的鉛、貢等有毒品質會滲入泥土,污染水源和泥土,使水源不能飲用,泥土不宜種植,對環境造成極大污染。

張進近年發現,除了與企業合作,收購企業換出來的舊電腦,家庭的廢舊電子產品量也不少,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於是,他也開始透過社交網站群組,刊登收購舊貼電腦、電腦顯示屏、電視的貼,向家庭用戶埋手。他指,家庭用戶的市場十分龐大,他說﹕「澳門人家庭裡,收起不少舊電腦或熒光幕」。每天約能回收十部電腦、電腦顯示屏、電視,約一星期,就足以裝滿兩架貨車,儲滿一貨櫃運走,所以,他打算未來一年,主攻家庭市場,回收家庭裡的廢舊電腦、電腦顯示屏、電視。

雖然物主向他變賣電腦、電腦顯示屏、電視的回收價很低,由數十元至四百元不等,即使一年內的產品,也只值回一半價值,在回收過程中,張進收到不少物主讚他,他的工作很有意義,很環保。也為張進增添了不少的工作動力。當然,回收後轉售的利潤,也是他回收的動力主因。他指,由於回收價低,僅由廢品數十元,至可用品的數百元,轉售予香港大型回收商的利潤間存在一定差價,差價由一百倍至數百倍不等,若部份較新型號維修後在本澳二手市場,向在本澳工作的東南亞籍外僱出售,利潤更可以是數百倍。這行業,即能為環保出分子,又能為他帶來利潤,以及滿足感,推動環保,減少澳門的電子垃圾,使張進樂在其中。

浪費

張進指,澳門人生活條件好,卻真的很浪費。在他所回收的電子產品中,最新的一部,僅一年。也有不少僅三年以內,部份是零件壞掉,物主認為維修費太貴而寧願花數千元,換一部全新的。只要更換部份零件,還是可以用的。又指,不少是追求新鮮,在每年政府發放現金分享的期間,回收量會較高。原因,估計是九十後追求電腦的速度,收到現金分享後換一台新電腦。

珍惜

電子產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製造技術普遍,售價也相對低,是普羅大眾能負擔的範圍。消費者要明白,棄置一件產品的社會成本。張進指,在他回收的較新型號電腦和電視,以至顯示屏中,大部份都是可以維修的,建議市民先維修,若不能維修,再考慮更換,減低對地球資源的消耗。他又提醒,若回數電腦時不想資源外泄,建議拆除電腦硬盤再向回收商賣出。

作為環保工業之一,張進認為,自己只是剛起步和很小規模,政府也能推動環保工業發展。例如仿效香港,在電子產品進口時,徵收棄置稅,再將有關費用補貼予回收商,鼓勵回收行業的發展。在推動回收行業發展同時,也有助市民了解源頭減廢的重要性,教育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