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41117號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電子垃圾 成世界負擔

2014-11-17

被認為沒有用的東西,會被我們丟進垃圾桶,除日常飲食、生活的固體廢物外,電子產品也成了社會上固體廢物的一種負擔。電子産品更新加速,消費者追求新型號、新功能的心理,開發商與消費者直接、間接的令電子垃圾數量快速增長,電子垃圾佔全球固體廢物的百分之五。 直接丟棄一件電子產品,不只加劇堆填區的飽和速度,也對環境污染造成負責。

全球每年約約新產生五千萬噸的電子垃圾,由於電子產品推陳出新太快,電子產品在消費者手中的生命週期也越來越短,最普遍的電腦被使用生命週期由一至三年、手機兩年。

在美國,垃圾中有大約七成的重金屬來自於報廢的電子設備。電子垃圾含有毒害成分,部份電子產品中含有高達六十種化學元素,包括環氧樹脂、玻璃鋼、多氯聯苯(PCBs)、聚氯乙烯(PVC)、熱固性塑料、鉛、錫、銅、矽、鈹、碳、鐵和鋁元素。被較少量發現元素包括鎘、汞和鉈元素。以及極微量元素鋂、銻、砷、鋇、鉍、硼、鈷、銪、鎵、鍺、金、銦、鋰、錳、鎳、鈮、鈀、鉑、銠、釕、硒、銀、鉭、鋱、釷。一堆可能我們中學的化學課都沒有認識過的元素,對環境會造成污染,一些發展中國家,電子垃圾造成環境污染,也威脅著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僅約兩成的電子垃圾得到了回收循環利用,餘下都被直接送到堆填區或焚燒。

被消費者視為沒用的電子垃圾,其實具回收價值,包括維修後運往二手市場,報廢的可分拆,再分類回收,循環利用,減低環境污染、資源消耗,還可以降低對新產品、新的原材料的需求;減少生產所需的水和電力資源和包裝等。電視機、電腦等可以分拆出鉛、銅、金等具回數價值的金屬,其塑料部份也可回收。電路板中更金、銀、鉑等珍貴元素。

香港於二零零三年試行出了舊電腦回收計劃再用,於零七將以變為正式回收計劃,提供環保途徑管理電腦廢物,將仍可使用的電腦翻新,轉贈予有需要人士或慈善機構;餘下的舊電腦交由回收計劃指定的回收商拆件,將有用零件和物料供循環再造。澳門目前時未有同類回收計劃,市民下次更換電腦、電視等設備時,若還能繼續使用的,可考慮捐贈予慈善團體或回收商,減低對環境的傷害。若可以,將電子產品生命週期延長,維修失靈部份,繼續使用,減少資源的消耗,由源頭做起才是最有效的環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