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41215號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休閒城市宜居地? 人人行不得也哥哥

2014-12-15

政府要將澳門定位發展成為『休閒城市。宜居之地』,且多年來不斷在此方面大力宣傳,但澳門卻是世界上車輛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當然;相對廢氣不會少,澳門亦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要成為休閒城市、宜居之地,在車多人密,交通不暢的情況下,真是談何容易。

車多人密一直是澳門的環境象徵,加上道路不足,交通規劃措施欠完善等等因素,要將澳門發展成為『休閒戶城市。宜居之地』,交通問題是一個重要阻礙。在二零一零年,當局曾將交通運輸政策,以打造『居民宜行、旅客宜遊』的綠色交通城市為指標,四年已過,成效如何?市民是有目共睹的。現今,本澳交通擠塞依然,道路不暢仍舊,公交運輸遭市民不斷批評,車多人密廢氣多是市面實況,若不能解決交通問題的癥結,『居民宜行、旅客宜遊』只是一個笑柄。

宜居宜行不容易

交通不暢,道路情況混亂,主要原因之一是澳門發展太快,引致車輛數目飊升,在過去十年,澳門的機動車輛數目增加了超過八成,在二零零四年,全澳有機動車輛十三萬三千五百六十六輛,當中汽車有六萬五千五百四十八輛,電單車有六萬七千九百六十八輛,而到今年十一月,澳門共有機動車輛接近廿四萬輛,十年增加了十一萬輛,增加約八成半,增幅甚大,在過去一年,則增加了百分之六。

對比鄰近的特區──香港,澳門車輛數目增速快得多,香港在二零零三年至二零一三年十年內,車輛的增長率約百分之二十,至二零一三年底,全香港的機動車輛有七十三萬五千二百多輛,在剛於較早前則公佈,香港私家車輛有五十萬輛,持有駕駛執照者約一百九十三萬人,在有七百二十多萬人口的城市,車輛數目是人均的十分一,而有六十多萬人口的澳門,車輛數目是香港的三成多,澳門的車輛數目是人均三分一多,相對澳門的人車比例密度較香港高很多。有指澳門交通情況混亂,交通規劃更難以完善,車輛激增是主要因素之一。

其實,澳門的車輛激增原因,是與『難以公交出行』有關,現時澳門打工一族,投身於博企行業佔很大分額,彼等絕大部份為『三班制』,每十天半月便『轉更』,甚或其間有一、兩天是『長短更』,雖然博企都有安排員工車接載員工上班收工,但不少博企員工為求方便出行,不欲花時間候員工巴,遂自駕電單車或私家車上班,造成本澳機動車輛需求增,加上現時投身博彩業年輕人,工資雖不低,但亦難儲錢置業『上車』,不少都花錢買私家車享受一下生活,故此私家車的增幅亦大,過去一年;澳門汽車的數目就增加了七千六百多輛,一年內增加超過百分之七。

對於有助疏導交通方便出行,有人寄望未來的輕軌,『輕軌』一詞,在澳門早已超過十載,澳門是亞洲國際城市及中國特區中,唯一沒有輕軌運輸服務的地區,早在何厚鏵當首任行政長官時,便提出興建輕軌的計劃,亦曾向立法會提出意見和推介,更期望能在二零零五年澳門舉辦東亞運動前可投入服務,讓澳門與國際接軌,但計劃被否決,亦不獲商企支持,興建輕軌計劃一拖再拖,至二零零九年八月始能動工,但工程進度又因一些問題而延誤,要投入服務,最快兩年後,在上述多種因素下,澳門要達到『居民宜行、旅客宜遊』指標。。。。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