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融合教育資助分肥 一月內有結果

2015-03-28

【本報訊】學校處理融合教育資助的手法備受質疑,社文司司長譚俊榮表示,已要求教青局深入調查,預計一個月內有結果。他覺得,應該細化、優化資助的模式和條件;若有必要,應該修改相關規章。另外,學校發佈處理資助的資訊,也可能是優化方案。

近日,民間團體及網上媒體指出,有學校領導層涉嫌「瓜分」融合教育資助,且是「肥上瘦下」,甚至,可能涉及「偽造聲明」。昨午,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表示,「肥上瘦下」的指控仍屬「嫌疑」,所以,已要求教育暨青年局深入調查,預計一個月內有結果,到時,必須向社會和傳媒提供詳細資料,包括公佈違規學校的名稱。

「必須要保護有關方面。澳門是一個法治的地方、法治的社會,我們不可以冤枉好人。如果明確存在問題,必須透過司法程序解決。若清白的,一定要還對方清白。」譚俊榮也表示,若舉報屬實的話,「必須嚴懲,不可姑息,不可以護短」。

已有議員批評教青局的回應是避重就輕。究竟,教青局有沒有公信力展開調查?譚俊榮認為,教青局雖有改善空間,他們仍是嚴謹工作的,他說:「教青局是很有公信性的,我們要繼續支持。」若向教青局舉報學校,會否出現秋後算帳?譚俊榮表示,市民有責任舉報違法行為,令社會更健康運行,政府從來都是保護相關人士。

譚俊榮覺得,應該細化、優化資助的模式、條件;若有必要,應該修改有關資助的規章。另外,每間受資助學校公布領導層和前線教師可獲資助的比例,也可能是優化方案。這會否引來私校的反彈?譚俊榮稱:「如果學校有說服公眾的理由,(他們) 是不需要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