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萬噸海洋膠垃圾 全球排放量華佔三成

2015-05-15

美國和澳洲研究人員作歷來首次就塑膠垃圾進入海洋情的研究,推算出每年有大約800萬噸塑膠垃圾進入海洋,當中中國排放最多(約佔三成),美國則是發達國中首位。報告稱,如果國際社會不採取控制措施,這一數字在十年後可能會翻一番。專家警告,這些人為垃圾會進入食物鏈,人類也會受害。

美國喬治亞大學的學者在美國《科學》(Science)期刊上發表報告,說明這次研究的分析對象是一百九十二個沿海國家和地區,根據這些地方在二零一零年離岸50公里以內的人口密度、每年人均廢棄物數量、廢棄物中塑膠垃圾比例、塑膠垃圾處理不當的比例等來自世界銀行等的數據,以數學模型計算出每年進入海洋的塑膠垃圾量。結果發現,這些沿海國家和地區在一年內共生產了2.75億噸塑膠垃圾,估計其中約800萬噸(估計的重量範圍在480萬至1270萬噸之間)進入海洋。如果將這些垃圾放進垃圾袋,在這些沿海國家地區平均每呎沿岸區域可撿到五袋。專家表示,800萬噸這數字正是一九六一年全球塑膠生產總數,預計海洋膠垃圾今年會增至900萬噸。

報告指出,這些塑膠垃圾種類包羅萬有,由膠袋、膠樽、玩具、食物包裝、捕魚工具、香煙濾嘴、太陽眼鏡、水桶,甚至廁所板等。這些塑膠垃圾被海浪等分解為小碎片後,會經由海洋生物吞進體內,進入食物鏈,對人類和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

研究顯示,進入海洋的塑膠垃圾數量正逐年上升,估計二零二五年時將會比二零一零年增加一倍,屆時海洋中積聚的塑膠垃圾總量會達到約1.55億噸。

研究人員指出,一個國家的人口數量和垃圾管理品質大致決定了其所產生的海洋塑膠垃圾量,並列出了二零一零年向海洋排放塑膠垃圾最多的20個國家,其中中國大陸以每年132萬至353萬噸居首,佔總數近三成,印尼以48萬至129萬噸排第二,第三名的菲律賓數量為28萬至75萬噸;其餘入榜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依次為越南、斯里蘭卡、泰國、埃及、馬來西亞、尼日利亞和孟加拉。美國是唯一入榜的發達國家,排名20。這20國就佔全球進入海洋塑膠垃圾的83%。排名居前的多為人口眾多以及廢棄物回收、焚燒及填埋等處理不夠妥當的國家,美國則主要是民眾產生塑膠量偏高。

專家指出,由於不少塑膠垃圾都會在水中載浮載沉,甚至沉入海底,因此很難清理。為防止進入海洋的塑膠垃圾進一步增加,研究人員呼籲發達國家立即採取行動減少廢棄物產生量,並控制單次塑膠產品的使用;而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最重要的是改善垃圾處理基礎設施,但這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