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再邁大步 A股或迎新增海外資金

2015-05-28

【中新社上海5月27日電】(記者 姜煜)中國內地牛氣衝天的股市再添利好消息,英國指數公司富時集團(FTSE)稱,中國A股將被納入其富時羅素(FTSE Russell)指數,A股在新指數中的初始權重約為5%。而之前,中國證監會宣佈內地香港基金互認機制將於7月1日開始實行。

海通證券及南方基金測算,目前全球跟蹤FTSE指數的基金共有1887祗,總體規模1.56萬億美元;如果按照A股初始指數5%的權重計算,預計將為A股新增資金約800億美元。而瑞銀認為,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也將為A股帶來新的海外認購資金。

內地和香港基金互認機制啟動後,在香港註?的100祗左右的基金,可以向內地投資者直接銷售,同時,850祗左右內地符合條件的基金,也可銷售至香港的國際投資者,兩地基金互認的初始額度為3000億人民幣。

瑞銀證券A股策略分析師楊靈修稱,富時FTSE指數公司將A股納入其全球過渡指數後,預計一些全球基金將開始選用FTSE含A股的新興市場過渡指數,加之之前的內地香港基金互認機制推出,表明近期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速度在加快。

楊靈修分析說,內地香港基金互認或為A股帶來額外海外認購資金,該機制繼滬港通後為海外投資者提供了又一投資中國的渠道,伴隨著下半年「深港通」開通,其長期意義重大。「對內地投資者更重要的,則是更多海外投資品種選擇」,楊靈修表示。他認為,4月份QDII產品發行明顯加快,環比增長了80%達至980億人民幣,顯示A股牛市下內地投資者尋求海外估值窪地的熱情高漲,相比于內地的QDII,香港市場擁有更豐富多樣的基金產品,投資區域更廣,領域更細分,並有更多專業化團隊團隊管理,可以給內地投資者更好的選擇。

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謝棟銘也表示,內地香港兩地基金互認,即允許兩地基金在對方市場向公眾投資者進行銷售,是繼滬港通之後,中國內地資本帳戶開放的又一大步,「該舉措使內地投資者可以通過認購在香港發行的基金投資到境外市場,而香港投資者可以通過認購內地註?的基金投資到大陸股票市場」。

謝棟銘說,中國央行已經多次公開表示今年將達成資本賬戶基本開放的目標,而其中最大的焦點就是如何允許個人投資者走出去投資境外市場,目前的一系列改革都體現了中國實現承諾的決心。

更多海外資金有望投資A股,利好之下中國股市未來趨勢如何?據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分析,當下中國內地股市反映的是經濟轉型的願望。

邵宇提醒說,中國內地本輪牛市和以往不同之處就是杠桿的運用,目前券商融資融券規模已經超過1.7萬億人民幣,理論上講,一旦券商兩融規模接近上限,融資規模的增長將放緩,而券商風險資金準備要求提高或者券商增發暫停,意味著增量資金入市開始發生逆轉。

中國近期進一步規範管理過熱的杠桿投資,規定股票融資總額不得超過證券公司總資本的4倍,中國證券公司全部資本總額約為7000億元人民幣,表明融資總額上限約為2.8萬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