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挖唔知‧樹根已腐爛發臭 兩鳳凰木死不足惜

2015-06-04

【本報訊】近日受到關注的華士古達嘉馬花園旁兩棵鳳凰木,究竟是「移植」或「移葬」?民署管委會委員梁冠峰證實,那兩棵鳳凰木根部已經腐爛,不能進行「移植」。由於需要「移除」它們,才會大幅砍掉枝葉和切割樹幹。他坦言,市民每日監督,人員在那過程中感到壓力。

日前,位於華士古達嘉馬花園靠近東望洋斜巷行人道上的兩棵鳳凰木,其枝葉被工人完全砍掉,樹幹也被裁為幾截。民政總署聲稱,為了方便市民出行才「移植」,不過,其手法卻令人覺得是「移葬」。

昨早,民政總署管委會委員梁冠峰證實,不能繼續在另一地方種植那兩棵鳳凰木,因為,根部已經腐爛,甚至發臭。他解釋:「這與那裡的土地條件有關,一邊是石牆,根是盤根地生長、氹氹轉地生長。另外,在行人路被長期踐踏,壓著泥是不能發育的。」

掘出安全隱患

梁冠峰宣稱:「不掘不知,掘開才知道存在安全隱患。大家互相理解。我們身為種樹人,能夠種植一棵樹,我們都是用心用力,不是輕易移除一棵有用的樹。我們的同事在那過程中,受到很多壓力,市民每日監督著我們。」

民署為要「畀條路人行」

他又表示,中聯辦後的松山有一條升降機的通道,準備接駁隣近道路。華士古達嘉馬花園旁將成為綠色出行的主幹道,那兩棵鳳凰木將會造成阻礙。而且,那兩棵鳳凰木之間有出入花園的唯一平路,它們阻礙輪椅通行。因此,民署才有計劃進行移植。他又說:「有一句說話:你可不可畀條路我行呢?」

不過,香港發展局的指引是「一般來說,夏季不是移植季節」,但是,本澳今次移植鳳凰木正值夏季。對此,梁冠峰沒有回應。另外,本報記者未能在民署網站找到《移植樹木操作指引》,該署也未有向傳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