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50604號
2015年06月04日
星期四
公園那邊紅一角永成追憶 街坊鬧爆整死鳳凰木
2015-06-04
疑團終於解開了,華士古達嘉馬花園近東望洋斜巷的兩棟鳳凰木的下場真是「被移除」,而非「移植」,民署突然改變計劃,原因是挖掘後始發現樹木的根部已「腐爛及發臭」,故決定斬草除根!
噩耗傳來,有東望洋街坊即時鬧爆民署「整死」兩棵鳳凰木,好端端的兩棵鳳凰木就在民署官員一念之間「枉死」。
街坊陳先生嘆息稱,該處行人道人流不多,又非唯一通道,行入公園及對面行人道,已有很多上行及下行路徑,「移樹便民」之說已夠勉強,同一邏輯思維,近體育館及何東學校,甚至盧九公園那邊的路樹也要「移植」或「移除」,現在挖掘後才知樹根變爛發臭,簡直是藉口,民署移植樹木前沒有作過探測或評估?若有的話只說明其專業水平差,在街坊及路人眼中,該兩棵鳳凰木都很健康,未見異常,惟在民署一挖之下,便發現已「病入膏肓」,宣判死刑,難免惹人「陰謀論」猜想,民署早已決定移除兩樹,根本沒為兩樹另覓棲所。
記者提醒陳先生目測不準,要看事實真相,陳先生則反駁謂當日工人首先便把樹枝樹葉折盡,樹幹剪裁,當時還未挖樹腳,兩棵鳳凰木已變成禿木,現場又沒豎立支架、土球包紮、斷根等準備,那似是移植功夫?「殺樹」才可能是真相!
家住雀仔園的區小姐亦向記者感性的道來,「由細至大都喜看鳳凰木開花,雖然花期較短,但每年夏天都見它如鳳凰展翅般開著片片紅花,尤以從斜路腳望向皇都酒店方向,那「紅一角」的景象,正好為灰沉沉的石屎森林補妝。」,可惜民署要把「它」奪去,遺留空虛,更心痛的「移植」變了「移除」,感覺就是像失去了一對好友。
說到此時,記者也有同感,還記得那些年「鳳凰花開,驪歌高唱」,每年六月當鳳凰花開,也就是校園驪歌高唱的時候,附近多間學校的畢業同學就是在這兩棵鳳凰木紅花滿樹下,走出校園,踏入社會或出洋升學,記者也是其中一學子。
在「回望舊日盡美好」與「回憶不是好東西」的複雜思緒下,忽然驚覺民署對保育樹木作上有如「葉公好龍」,否則若如我國領導人般,雖「只有百分一的希望,也會盡百分百的努力」的做事精神 ,小城樹木健康的必繼續強茁生長,有病的必獲打救,無需「安樂死」,更不會「蒙冤枉死」!
艾易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