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7月多空『激戰』有望昇級 滬指重返『3時代』

2015-07-03

【中新社北京7月2日電】(記者 陳康亮)進入7月的北京時晴時雨,令街頭行人多少有些反應不過來,同樣令人應接不暇的還有在A股上演的多空『激戰』。

繼6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出現大幅反彈後,進入7月的A股似乎難以維持漲勢,在諸多政策利好的『加持』下,股指卻連續兩個交易日出現大幅跳水。隨著滬指重返『3時代』,圍繞A股何去何從的討論亦逐漸昇溫,多空激戰有望昇級。

隨著A股近期的大幅回調,國內機構投資者唱多、做多的跡象越發明顯。

基金方面,近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專業委員會發佈倡議書稱,投資者應積極把握投資良機。其看多依據在於,目前中國的宏觀經濟已現企穩態勢,健康的股市慢牛格局初現端倪。市場經過近期大幅調整,風險收益比得以改善,估值回歸投資區間,部分股票已具備較強安全邊際價位,築底動力正在積蓄,新的結構性行情正在醞釀。

而代表更多普通『基民』的公募基金亦持樂觀態度。國內基金業『一哥』華夏基金近日亦表態,暴跌是風險釋放,市場機會往往是跌出來的。在改革繼續深化、大類資產轉移趨勢並未改變、貨幣政策中性偏松進而中長期利率持續向下、宏觀政策協力實現經濟增速區間管理的大背景下,未來A股結構性的市場行情將在調整中逐漸醞釀形成。

如果說上述機構似乎仍停留在口頭唱多的階段,有保險機構則似乎已拿出真金白銀接盤。華夏人壽2日公開表示,堅決支持金融監管機關新近推出的一系列穩定證券市場的新政策、新舉措,華夏保險已在近期大舉逢低建倉並將持續加倉入市。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上述機構唱多的底氣很大程度上來自監管層的『力挺』,其中包括央行對於利率與存準率雙降、養老金入市在即等。

單就7月1日晚間,中國官方連發三記『大招』力挺股市:上海和深圳兩大交易所同時宣佈下調A股交易經手費和交易過戶費,中國證監會允許融資融券合約展期、券商自主決定平倉線等,並擴大券商融資渠道。

吊詭的是,上述在平日被視為股市『大禮包』的重大利好,在近期頻頻失效。與此同時,股指期貨,特別是中證500的主力合約出現大幅貼水(期價低於現價,意味著看空),亦引起輿論關於外資做空中國的猜測。

然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1日予以闢謠。中金所公告表示,包括高盛在內的QFII、RQFII在股指期貨中祗能做套保交易,這些機構近期在股指期貨市場的套保交易符合規則,沒有所謂的大幅做空行為。

除了通過股指期貨做空外,空頭還能利用來做空的還包括融券業務。但國內融券業務一直髮展緩慢,根據國內金融數據服務商東方財富網的數據,7月1日融資融券餘額合計為2.0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融券餘額不足50億元。

故而,剩下能產生做空影響的似乎祗有前期融資盤、場外配資等資金主動降杠桿帶來的效果。國都證券策略分析師蕭世俊便是持此類觀點。他表示,目前近期股市無視利好的下跌應該不是做空所為,而是投資者自發降杠桿的行為。『現在賣出的原因,不在於強制平倉,而是離場觀望。』

對此,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亦持相同意見。荀玉根表示,市場急跌後杠桿資金難再快增,去杠桿和急跌教訓將使居民資金入市平緩、甚至主動離場,政策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也擠出部分資金。

當然,降杠桿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信心不足。談及1日晚間官方『三道金牌』為何失效,國內第三方投研機構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當天發佈報告稱,在當前市場信心積弱的情況下,上述政策實際上並不『解渴』。以交易所降費為例,30%降幅看著不少,但實際執行起來相當于1萬元交易費用少了2毛錢;加之明天市場重新進入『打新』周期,資金壓力較大。

下一步如何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預計,接下來調低印花稅比例的必要性和概率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