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透露「十三五」最重議題

2015-10-30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 魏晞)29日,近6000字的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發佈,其中95次談及「發展」,更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十字發展理念,透露出「十三五」期間中國發展最重議題。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是「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成員。他29日晚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方面、十個字,是中共發展理念的深刻變化,也是發展理念在新階段的提昇,「體現了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包容性發展的基本要求」,對於中國的全面和可持續發展將有著深刻影響。

遲福林認為,位列首位的「創新」二字,值得認真琢磨。「這一次,提出了全面的創新。從原來的科技創新,提昇到了創新強國的高度,對創新提出了戰略性要求,充分體現了創新對中國經濟轉型昇級、走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性作用。」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宋逢明認為,五中全會公告透露出的「十三五」規劃真正的核心問題是經濟轉型,而這必須通過創新完成。事實上,在公告中已經展示執政者思路新意和重心所向。

比如說,中國過去談及經濟轉型,主要是將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比重進行調整,從出口導向轉為開放國內市場、消費拉動。而真正的經濟轉型、創新,是要將中國從製造經濟大國轉變為服務經濟大國。「創新就是要通過高技術、高智能、高智慧等‘軟資源’的創造,改變過去以『硬資源』為主體的經濟形態。」

「把創新放在發展的首要地位,不是簡單的比重調整,而是要發生質的改變。讓創新從實際上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真正火車頭、源動力。」

宋逢明認為,公告中之所以特別強調發展,一是向世人表明,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並非發展到頭了、可以不發展了;二是要強調正確認識發展的含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使得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所有老百姓享受到改革的紅利和發展的普惠。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中心主任李稻葵則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改革創新到位的話,中國經濟增速十年內還將回到7%以上」。

李稻葵認為,中國經濟還有巨大趕超空間,人均GDP僅是美國的20%,還有大量的經濟不發達地區,通過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建設,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應該可以發揮出來。「種種現象表明,中國經濟現在的困難祗是短期的、周期性的、創新不足所帶來的,一旦改革創新到位,經濟增長還要提速。」他認為,「十三五」是中國大市場建設的重要期,人口、資金、貨物的流動將會比過去任何一個時期都通暢。中國要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十三五」將是一個重要時期,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可能還會拉開,但人均發展水平將會拉近。其中,不能忽視金融創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