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60510號
2016年05月10日
星期二
網軍湧現‧社團發聲 護航反釀公關災難
2016-05-10
【本報訊】澳門基金會動用人民幣一億元公帑,資助暨南大學建設港澳學生宿舍。時事評論員蘇文欣 (見圖) 提出:若當局解釋暨南大學訓練了澳門學生,那麼,為何不資助中山大學呢?並說:「中山大學有些研究在國際爭得較高水平。醫科是典型,我們不少醫生是從那裡來的。」
蘇文欣:典型黑箱作業
蘇文欣補充,中山大學只是一個例子,重點是如何決定資助某間大學?澳門基金會需要向公眾交代批核準則。「社會提出是否有私相授受?是否幾乎沒有透明度?這是典型黑箱作業,只是這黑箱去到另一地方漏了光。」蘇文欣表示,若不是內地發放消息,直至澳門基金會將來某天公布時,市民才會知道。
越大資助越不透明
「很可惜。政府一直用把口告訴我們會辦事透明,但是,今日在政府的行為上見不到透明度。」蘇文欣覺得,越大額的資助越不透明,但是,當局處理中、細額的資助卻很嚴緊。他也指出,各地都有大學校董會向一些基金會籌款,不過,那些是私人基金會,而撥入澳門基金會的資金則是「公家錢」。
資助建港澳生宿舍沒意思
蘇文欣覺得,人民幣一億元的資助專用於港澳學生宿舍是沒有意思的,應從整間學校的需要考慮如何使用那筆資助,例如:用於大學最迫切的項目。他擔心,相對於內地學生,只用於港澳學生的資助,可能做成不公平,甚至矛盾:「例如:你間宿舍有冷氣,我間冇。即是你捐了錢,你『叻尐』?!」
近日,網上出現很大量支持政府資助暨南大學的言論,也有社團表態。「用大量聲浪掩蓋一些不太強的聲音。」蘇文欣認為,做法很容易令事件政治化。顯示主事人對青年不信任。做法更令原不注意事件的市民發現政府在透明度、審批準則等方面問題,或許產生反感,如同是「公關災難」。他提醒,打壓可能令青年人割離,不再關心社會,其負面影響將延至下任政府,甚至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