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質疑五年規劃經濟篇幅少排位後

2016-05-24

【本報訊】經濟範疇諮詢委員認為,《五年規劃》草案文本把經濟發展內容排在較後位置、篇幅較少,實是不適宜,建議將之置首,並更多著墨,因離開經濟發展,民生等一切無從談起。

政策研究室昨就《五年規劃》草案文本意見收集舉行經濟財政司範疇諮委會專場,邀請相關八個委員會成員出席。主任劉本立強調,經濟範疇委會作用很重要,其意見對完善文本非常、非常之重要,會很認真聆聽,冀多提點完善文本,「畀多啲好意見、度多啲橋」。

經濟發展委員楊道匡表示,按中央領導人和官員發表講話,已清晰傳達出「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澳門當前第一要務」、「解決澳門各種社會問題必須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而五年規劃卻把經濟篇章放在較後位置,實應改為放首位,因政府的發展重點是經濟。

另一委員金管局諮詢委員王少俊指,文本八十頁中,只有十八頁講發展,實是遠遠不夠,民生、社會、文化及之間協調、規劃,都需要經濟、發展來支撐,「講民生沒錯是需要,但沒有發展、沒有財富積累,如何來滿足民生?讓百姓幸福?」、「離開這個(經濟發展),無從談起」,一切都是從經濟考量,這也是為子孫後代做事。

財政儲備委員蘇育洲指,文本列出二千年至一四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包括生產總值、通脹、失業率、月入中位數等,但未有提及二○年相關指標,認為縱使有指標會約束,或達標不理想,但計劃也該要有一個指標準則才是。

會展業發展委員盧德華也建議,應每項政策尤民生方面的訂定一個科學、客觀指標,讓有關部門、官員有目標去進發,令工作更加有效,而市民也有目標看得到,才能更好配合,並對政府執行更有信心。

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李卓君也批評,文本中對扶持中小企業上提出概念,但的實質和具操作性的政策欠奉,他建議應針對中小企人資和市場開拓等制定具體的指標。

身兼經濟發展委員會中總代表等多個委員身份的黃國勝稱,總的是認同草案,惟當中人力資源部份就輸入外僱上描述是負面多於正面,令人誤以為要去控制,「淨係講減就唔講加」,建議外僱可加可減,列明優化輸勞的適時性以配合市場實際需要,「五年市場環境變化成點,大家都冇辦法講得實」。

統計諮詢委員馬竹豪指,執行力是決定規劃成敗關鍵,過去政府某些範疇執行力出問題,如氹仔碼頭、輕軌,而有效的執行需要人才,可加強教育培訓人才需時間,故應思考公共架構是否也可請外來人才,「策略係斗零一打,若沒有效執行力,幾好的策略都無用」。

條件較人差 澳應放棄發展展覽

另外,入場才看文本、來澳工作四年的會展業發展委員許月英認同,會展中以會議為先,直言本澳發展展覽條件不好,遠遜鄰近地區,建議應完全放棄展覽,勿再花精力去發展。她直言現時展覽場地都用不完,但規劃提出要加一倍,質疑是否有必要,應加緊宣傳本澳作為奬勵旅遊的目的地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