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60609號
2016年06月09日
星期四
改善澳氹大橋行車功能 可改善周邊道路交通壓力
2016-06-09
【特訊】澳門社會發展研究會理事長陳炳強一行六人日前與中國土木工程(澳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郁葱進行交流,雙方就澳門城市發展,跨海通道合理布局與改善澳門交通等有關問題交換意見,並認為即使站在不同的崗位,都應攜手把“一國兩制”下的澳門建設得更加美好。參與交流的還有該會常務副理事長陳秉松、監事長岑一峰、副監事長許龍通、常務理事高長汀及理事勞永聰。
郁葱表示,澳門回歸以來為建築工程界帶來了發展機遇,隨著特區政府對人才培育的重視,近年來澳門的工程技術人員素質較過往有明顯提升,對支撐特區與行業的健康發展有積極意義。作為駐澳的央企,除了會按市場規則開展業務外,還會肩負著維護澳門繁榮穩定的責任,願意與澳門社會各界加強交流,並為澳門引入先進技術,把澳門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而盡力。此外,認為第一道澳氹大橋座落重要的地理位置上,但由於橋身承載力有限,因控制車流量而影響了應有的效用,故提議在澳氹大橋兩旁按照原橋加建兩條外觀上一模一樣的橋樑,以讓不同車輛分流使用,初步估算是符合成本效益的。
陳炳強指出,隨著氹仔的發展,特別是多項大型旅遊度假設施即將落成投入運作,澳門居民、旅客及外僱使用跨海通道的需求勢必持續增加,因而前瞻和合理規劃跨海通道的布局與數量,對改善交通和環保狀況,把澳門打造成真正宜居、宜行、宜遊城市,有著重大意義。如果發揮好澳氹大橋的跨海通道作用,可緩減現時刻意繞道行走友誼或西灣大橋而造成周邊道路壓力,也有助減少車輛繞道、堵塞而排放的廢氣,對出行人士帶來的便捷更是明顯的。因此,若以適當方式擴大相關跨海通道效用,又可不破壞區徽圖像組成部分的大橋側面外觀,有關構思方案是值得社會探討的,當然有必要對成本效益作充分考量。
陳秉松認為澳門應該以更開放、務實的思維開展城市規劃及道路建設的工作,期望未來澳門可出現更多具有高度藝術價值的地標式建築物。
岑一峰表示,上下班時間亞馬喇前地周邊街道的交通壓力很大,加速改善澳氹大橋的行車功能很有必要。許龍通及高長汀就加強內地與澳門的工程技術交流提出了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