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接待旅客前望四千萬 觀光有餘‧休閒不足 何潤生:要平衡宜遊宜居

2016-06-10

【本報訊】本澳去年接待超過三千萬零七十萬人次旅客,《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諮詢文本中,預估至二○二五年,年均旅客增至三千三百萬人次至四千萬人次。面對承載力、旅遊業發展及居民生活,議員何潤生認為,澳門觀光有餘,但休閑不足,除了要提升硬件及接侍能力,也要平衡宜遊與宜居,關注居民生活素質。

生活質素下降‧居民成旅業發展犧牲品

《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諮詢文本中,訂出“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管理”、“發展多元化旅遊產品”、“開拓優質客源市場”、“提高旅遊質量”四個總體目標,共十四項策略,包括﹕推動居民認同和參與旅遊業發展、管理旅遊業發展並提升接待能力、提升旅遊行業的環保標準、區域的無縫連接、打造標誌性旅遊產品、營造濱水空間、拓展海上旅遊產品、發展澳門成爲多日旅遊目的地、持續開拓具潛力的目標客群、利用創新科技發展智慧旅遊、與鄰近城市聯合開拓具策略旅遊產品、持續培訓本地旅遊從業員、設立綜合旅遊品質機制、提升旅遊業服務品質與國際標準接軌。預估至二○二五年,年均旅客最少三千三百萬人次至三千五百萬人次,更有可能達四千萬人次。近年,受惠博彩業及零售業帶動,訪澳旅客急升,突破三千萬人次旅客,旅客量增,但硬件,交通配套未完善,令居民成為旅遊業發展下的犧牲品,生活素質下降。

訪澳旅客量十年後可能達至四千萬人次,但旅客留澳時間並沒有大幅延長,預計只由去年二點一天,增至二點三天,留宿旅客比例由去年百分之四十六點六,增至百分之五十三至五十六。

增建休閒設施‧促旅業轉營升級

何潤生認為, 目前旅遊業處於﹕「澳門觀光有餘,休閑不足」狀態,旅客只是走馬看花形式,難做到文化深度遊。澳門未來在港珠澳大橋、習慣水域、區域合作等優勢下,建議增建休閑設施和基建的配合,促使旅遊業轉營、升級,才能達到世界旅遊休閑中心。

何潤生又指出,本澳目前旅遊市場處於﹕客源單一、旅客訪澳時段集中、只集中於議事亭及大三巴一帶的困境。過度集中於同一時段訪澳及只到主要旅遊景點,令本澳承載力受壓,服務業質量下降,影響旅客來澳感受。《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諮詢文本中有“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管理”的目標,他認為,旅遊局可以加強旅遊項目管理,例如與國家旅遊局協調,分流旅客訪澳時段,以及加強其他旅遊景點推廣,與旅行社協調旅行團到景點的時間等,同時向服務業提供培訓,透過管理手段,令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除了要提升硬件及接侍能力,何潤生提出,要平衡宜遊與宜居,關注居民生活素質。他指,居民在發展過程中沒有分享到發展成果,反而承受交通配套不完善、高樓價等令生活質素下降的日子,建議政府在發展旅遊業同時,要關注居民生活素質,完善交通配套、平抑物價、設更多休閑設施等,令澳門做到真正休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