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國家體育總局發佈

2016-07-14

【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記者王恒志)國家體育總局官方網站13日正式發佈《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要在堅持改革引領、市場主導、創新驅動和協調發展的基本原則下,實現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比重達到1%,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佔比超過30%,體育消費額佔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2.5%等目標。

《規劃》指出,2014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1.35萬億元,實現增加值4041億元,佔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0.64%。但總體上中國體育產業仍存在發展水準還不高,結構不盡合理,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不強,產品有效供給不足,大眾體育消費激發不夠等問題,“十三五”時期,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不斷發展和“健康中國”戰略的逐步實施,中國體育需求將從低水準、單一化向多層次、多元化擴展,體育消費方式將從實物型消費向參與型和觀賞型消費擴展,體育產業將從追求規模向提高品質和競爭力擴展,體育產業必將迎來重大戰略機遇。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主要任務是優化市場環境、培育多元主體、提升產業能級、擴大社會供給和引導體育消費。其發展目標包括:一是產業總量進一步增長,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從業人員數超過600萬人,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1.0%。二是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體育產業各門類協同融合發展,產業組織形態更加豐富,產業結構更加合理,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充足,層次多樣,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佔比超過30%。三是市場主體進一步壯大,建設50個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100個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單位和100個國家體育產業示範項目。四是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體育消費額佔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過2.5%。五是產業環境進一步優化,機制體制活力進一步增強,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

《規劃》還將競賽表演業、健身休閒業、場館服務業、體育仲介業、體育培訓業、體育傳媒業、體育用品業和體育彩票作為發展的重點行業。並將穩步推進體育場館運營、單項體育協會和職業體育等領域改革,推廣“所有權屬於國有,經營權屬於公司”的分離改革模式,鼓勵發展職業聯盟。

《規劃》還鼓勵有條件的省市設立體育產業引導資金和地方體育產業投資基金。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支持社會力量進入體育產業領域。《規劃》還提出要落實文化、旅遊等相關政策惠及體育產業,各地要把體育產業納入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同時注重人才培養、加強行業管理、完善政策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