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60723號
2016年07月23日
星期六
難脫殺停整損再供應循環 李偉農:只要一日有活雞
2016-07-23
【本報訊】直選議員施家倫昨午提出冰鮮雞取代活禽的口頭質詢:政府將以甚麼方法保障二百五十二個從業員的權益?間選議員、執業西醫陳亦立 (見圖) 稱:「呢啲人 (從業員) 一世都喺到劏雞,見雞腸就見好多,但唔識雞腸 (英文),咁點轉型呢?有時都很困惑。」並建議,政府考慮是否動用公帑贖回相關牌照,讓從業員日後有生計。
陳亦立建議公帑贖牌助促業員
今年二月及六月,本澳兩次在街市家禽零售攤檔的環境樣本中驗出禽流感病毒,需要採取殺雞和禁售措施。陳亦立稱:「大半年搞兩次,遲啲三個月搞一次,跟住一個月搞一次,搞搞下真係搞到啲劏雞嘅人都無曬興趣。咁嘅情況下真係唔想轉型都唔得。」
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李偉農指出,現時,內地供澳冰鮮禽的貨源來自國家質檢總局監管的註冊場。內地供澳冰鮮禽必須具有衛生證明,經民署檢驗檢疫,才能進入本澳,全程有冷凍保鮮。零售冰鮮禽的市場要取得民署的牌照,並定期受到民署監管。
李偉農表示,只要一日有活雞,都有機會在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找到禽流感病毒。並出現殺雞、停業、整頓、損失、再供應的循環。目前,本澳的活雞約每日供應約八千至九千隻,未形成一定規模,但是,中央屠宰場的設備、保養、運輸、人力等,都需要投入資源。民署下階段將與業界等再討論相關問題,從而得出政策。
另外,直選議員鄭安庭提出食品安全的口頭質詢。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表示,本年度截至五月下旬,已對各類食品生產經營場所抽取合共八百七十七個食品樣本,當中外賣店的食品樣本約佔一成九,完成檢測的樣本結果全部均屬滿意。二零一五年至今,本澳共發生三十宗懷疑食源性疾病事件,涉及三十三間場所,只有一宗可能與外賣店有關,沒有與網購相關的食店。
試行外賣店登記計劃推動業界主動登記
陳海帆指出,現正試行外賣店登記計劃,推動新開業或需修改資料的業界主動登記,及派員主動到外賣店進行登記。另外,現時於社交媒體及討論區沒有實體店的食品網購帳戶約有五十多間,當中有十六間已向民署登記,其他網購帳戶聲稱已停業及不再經營,民署會繼續監測沒有登記的網站。而對於有實體店舖之網購店,則會以外賣店形式予以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