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法生效在即 黃潔貞促藉建立施虐者數據庫
2016-10-04
本澳過去發生不少家暴個案,受虐對象有婦女、也有兒童及長者。也有少數受虐對象是丈夫。《家暴法》於十月五日起正式生效,議員兼婦聯副理事長黃潔貞認為,應透過政府與社團的協作機制,發現、提供支援和後續服務外,還應建立透過數據庫,施虐者的分類、施虐原因等作出統計,從而完善各項服務。將資源由家暴後續,轉到事前預防,最終達至減低家暴的目的。
壓力爆煲揭隱蔽個案
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受虐者,以及目睹家暴發生兒童,都會受到情緒困擾。過去受中國傳統觀念影響,家暴一般受“家醜不出外傳”怕被歧視、忍等想法影響,令受虐年期、受虐情況加重。壓力和容忍度始終有爆煲的一日,隨著社會對家暴宣傳、個案經警方被傳媒披露,隱蔽個案浮現。
黃潔貞指,華人社會認為“家醜不出外傳”觀念影響,一直有不少隱蔽個案,令家暴有一定隱蔽性,隨著《家暴法》於十月五日起正式生效,公權力的介入,家暴再不是被傳統思想中“家醜不出外傳”的事,而是可以公權力介入的刑事罰行。透過普法宣傳,相信可以讓受虐者、婦女知悉自身權益外,亦可以令施虐者知道受法律所約束。
透過統計改善服務
目前,政府與社團有《家暴法》協作基制,當學校社工或社團社工等,發現學童有表徵受傷或情緒異常,可透過協作基制向社工局匯報。黃潔貞相信,有助揭發隱蔽個案。
她建議,要對施虐者作出統計,按施虐進行分類、施虐原因等作出紛類統計,藉數據完善現有服務,例如提供心理輔導、家庭會議、調解等,協助以其他方式解決和處理。若發現施虐者是病態,可以轉介至精神科,尋求合適治療。填補現行服務上的不足。相信將資源由家暴後續,轉到事前預防,可以透過減低施虐者數目,達至減低受虐者數目和家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