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61004號

2016年10月04日

星期二

勵苑服務受虐婦女

2016-10-04

每個人都嚮往過著和諧、融洽的家庭生活,但有一批婦女郤活在家庭暴力及其陰影之下,飽受精神、身體、性虐待。婦聯勵苑庇護中心過去十一年,共有五百四十三位受虐婦女及三百四十九名兒童入住。入住次數由一次至五次或以上次不等,有些受虐婦女十年來受著重覆性家暴虐待,受虐者年齡更有最高有七十多歲,近年還出現在擔任家庭照顧者年長婦女身上,反映出經濟、住屋問題與家暴間的關係。

十一年接四千二百多求助電話

勵苑公佈的二零零五至二零一六工作報告中指出,二零零五年七月至二零一六年六月,二十四小時婦女求助熱線共接聽了四千二百多個求助電話,超過一半以上,共二千二百五十個來電直接涉及家庭暴力,二零一四年家暴問題求助電話個案有九十宗,二零一五年有一百零八宗,今年上半年有五十九宗。

過去十一年,共有五百四十三位受虐婦女及三百四十九名兒童入住。八成入住者都是經社工局轉介。二零一四年入婦女人數為四十人,兒童二十五人,去年入婦女人數有三十四人,兒童十六人,今年上半年入婦女人數有二十五人,兒童十二人。入住者來澳年齡以十年或以上佔過半數。至於年齡分佈,以中年婦女,三十四至四十八歲居多,施虐者年齡則以三十九至五十三歲居多。而入住次數,有百分之八十點三是一次入住,入住兩次的有百分之十二點七,入住五次以上的有百分之二點二。

受虐婦女飽受精神困擾

與施虐者關係中,百分之七十四是丈夫施虐,同居者或前夫,各有百分之五點多,男朋友施虐的有百分之四點二,值得關注是,由子女、女婿施虐的各有百分之一點八和一點三。超過五成入住婦女是受虐形式包括精神、身體、性虐待、語言虐待。而且受虐年期普遍也長,有百分之三十三點七長達十年以上,百分之二十二點七長達五至九年。婦女回想家暴時會出現害怕、心跳加速、幾乎每天不能入睡、抑壓不回想或不談及該情景、不能控制地哭泣等。

年長婦女受虐情況增

勵苑社工陳菁雅表示,近年由於居住問題、社會環境轉變、生活壓力大等因素,受虐婦女中出現了高齡的婦女被配偶虐待的個案。她講述,勵苑有接收過一名七十多歲的入住婦女,在家中長期擔任家庭照顧者角色,除了要照顧孫兒,還要照顧年紀老邁且行動不良的配偶,丈夫由於身體狀況每況愈下而向她施虐。

價值觀被扭曲

另有個案中,有家翁要求新抱聽從兒子的說話及對待,但可以獲得家翁經濟及住屋上的支援。久而久之,該名婦女對丈夫的虐待習以為常,更變為受虐後「笑笑口」的反應。

只有兩成向施虐者提告

縱使受虐婦女受到長期家暴虐待,僅百分之七十四點二是有報警求助,有百分之二十一點二是沒有報警。也只有百分之二十一點五施虐者是因而被控告,高達百分之六十八點七施虐者是沒有被控告。而受虐者基於與施虐者仍有感情、考慮到子女、希望施虐者會改過、維繫家庭等因素,會回過頭留在施虐者身邊。

被母親一同帶往入住勵苑的兒童中,有接近八成親眼目睹家暴。百分之四十九點五沒有受虐,百分之二十點八受精神虐待、百分之十九點八受精神及身體虐待,身體虐待的有百分之八點九,受性虐待的有百分之一。受虐兒童會出現擔心和恐懼自己或家人會再受害、時常感到害怕、不能集中精神。

家暴問題除對受虐者造成身體、或心理造成傷害,也會對子女成長、家庭關係造成影響。入住婦女中有的是包著紗布到勵苑,也有的是沒有表面傷痕而到勵苑求助,入住初期不願與別人說話、不願透露施虐過程,缺乏自信,不願與人交往。陳菁雅指,部份入住婦女入住初期情況受到很大困擾,經常哭泣,不願與人交往,需要提供較長時間的心理輔導或治療。有受家暴後的婦女,感到頓失依靠,不知未來方向。不過也有些婦女很快便定立了未來計劃,踏出勵苑重過生活。

受虐婦女是需要受到支援,不管是情緒、心理輔導,還是短暫離開施虐者身邊,讓其在安全環境下思考未來去向。勵苑主任何歡顏指,除了受虐婦女,家暴亦會為子女的心理帶來影響以及造成極大壓力,需要適當輔導,援減家暴對兒童造成的傷害。

開辦家暴受虐者短期住宿服務院舍,助規劃人生

除了短期暫住服務外,婦聯發現部份入住婦女未能適應為未來生活作規劃,例如未能適應家庭分工,在院舍集體生活環境下未必能如實反映其實際情況,怕日後離舍後不能適應。因此,婦聯年底將會開辦家暴受虐者短期住宿服務院舍,為曾入住勵苑的受虐婦女提供十四日至九十日短期暫宿服務,填補受虐婦女因為生活無依或生活技能上未能適應而選擇重返施虐者身邊,減少重覆求助。

她續指,宿舍將會應用復原模式,讓受虐婦女作多方面嘗試和探索,透過實地學習,認識自我,重建信心。亦希望透過鄰舍共融,促進服務使用者勇於嘗試、參與和自決,在過程中獲得正面和成功經驗。

推出一系列推廣《家暴法》工作

配合《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十月五日生效,婦聯計劃了一糸列《家暴法》宣傳工作,包括印製小冊子、《家暴法》講解會、嘉年華等,以及設心理輔導及工作小組,透過法律宣傳提高大眾對家《家暴法》認識,提高兩性平等教育和社會對家暴問題的關注、認識,不只受虐者,希望施虐者也認識到當中對家庭帶來的傷害,預防家暴。又會在與政府統籌的家暴通報機制下,及時通報及跟進,透過該平台為受虐者提供適切的醫療、法律、心理輔導、家事調解服務等多方位後續支援,協助受虐者處理家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