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15年中國對全球貿易貢獻巨大

2016-12-13

【香港中通社12月12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費魯稚)2001年12月11日,經過長達15年的談判,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在開啟全面開放之路的同時,也成為龐大全球經濟體系的一環。《人民日報》12月12日報道指出,15年來,中國經濟不僅獲得巨大成功,成長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也日益承擔起世界貿易體系捍衛者、領導者、改革者的責任,對全球貿易貢獻巨大。

官方數據顯示,2001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為0.51萬億美元,2015年這一數字為3.96萬億美元,約為入世前的8倍。其中,2015年中國出口額達22765.7億美元,較2001年增長了約7.6倍;進口額達16820.7億美元,增長了近6倍。中國從當年的世界第六大貿易國,迅速躍升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成為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

在此背景之下,“中國需求”對世界經濟的拉動成效明顯。隨著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連續3年高於GDP增長、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中國人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逐漸提高。2015年中國出境人數為1.2億人次,境外消費高達1.5萬億元人民幣。而2015年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超過13%,堪稱世界經濟穩定的“壓艙石”。

與此同時,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也在增強。《每日經濟新聞》日前報道稱,盡管當下全球跨境投資低迷,但2016年前10個月,歐美對華投資同比分別增長79.8%和41.5%。15年間,曾經深深擔憂被國際同行衝垮的中國企業非但沒有在競爭中落敗,反而脫穎而出,在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的同時,實現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從2001年到2014年,中國初級產品的出口份額由10%下降到5%,而工業製成品中機械與運輸設備的出口份額由36%上升為46%,出口增加值不斷提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認為,加入WTO激發了中國企業和宏觀經濟的活力。“中國入世的第一階段主要是分享紅利,第二階段是紅利互動,中國開始給予世界更多紅利。”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說。

此外,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告訴中新網,2012年後,中國開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話語權得到顯著提升。“中國已經從自由貿易規則的學習者、跟隨者,逐漸成為規則改革的推動者和倡導者。”

《人民日報》報道亦指,2002年1月1日起,中國開始全面下調關稅,到2010年1月1日,關稅總體水平由此前的15.8%降到9.6%,所有產品的降稅承諾履行完畢,甚至還逐步取消了400多項非關稅措施;貿易投資方面,外貿經營權由“審批制”過渡到“登記制”,外國律師事務所可以在華設立代表處,外資銀行可以向中國企業和個人提供人民幣業務,在接受國際規則、融入國際秩序方面,中國是當之無愧的典範。

報道同時強調,中國提出的 “一帶一路”倡議、自貿試驗區探索等,都得到了成員的高度肯定。特別是2016年,在擔任二十國集團主席國期間,無論是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還是推動《貿易便利化協定》早日實施,中國為多邊貿易體制建設提供的領導力有目共睹。

澎湃新聞12日發文指,中國經濟貿易規模還不大時,世界其他經濟體寄希望於分享中國融入世界的紅利。但是,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時,某些經濟體開始提防中國。比如,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十五條規定,世貿組織成員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應於今年12月11日終止,即從此之後,世貿組織成員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不能再採用第三國價格來計算傾銷幅度。美歐日等世貿組織成員對這一問題表態含糊其辭,企圖繼續使用“替代國”做法。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余淼傑指出,“雖然中國現在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國內要素市場扭曲,但這是每一個國家都會有的問題,像被歐盟和美國認定為完全市場經濟國家的印度,其資源錯配與市場扭曲情況比中國更為嚴重。所以歐美日此次拒絕履行承諾,更多是當前發達國家經濟疲軟,不願主動放棄這張制衡中國的牌。”

屠新泉稱,作為唯一的全球性貿易組織,WTO是中國維護自身利益的重要平台。在此情況下,中國應繼續堅定支持WTO,積極推進多邊議題談判。同時,應繼續推進RCEP等區域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小步慢走”,發出推進全球化的積極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