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諮委關注獸醫法離地

2017-03-08

【本報訊】因應《動物保護法》去年生效,民署正就跟進配套的《動物防疫及獸醫法》立法進行非全民性諮詢。有離島社諮委批評,獸醫法部份規範「離地」,無助提高寵物醫生質素,反加重相關經營成本,最終轉嫁消費者。

民署正就有關法案諮詢委員、相關業界及團體代表,當中部份內容引起爭議。昨舉行的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上,委員陸珍妮議程前發言表示,本來政府立法要求所有獸醫正式註冊,為動物醫療服務提高質素與保障是一件好事,但當中部份規定則令市民感到離地。

該法建議分寵物醫院及診所兩種,前者須有三名醫生廿四小時輪班及駐場,允做住院及全身麻醉手術、吊針等,後者則不行。陸珍妮說,若按有關規定,現行市面的大多是診所,況且醫院相應的專業人員配置和場所規範等對都大大提升經營成本和難度,必然提高收費,加重養寵物人士的經濟負擔,亦無助提高獸醫的質素。

有關內容亦要求獸醫必須明白理解官方語言,即中文或葡文,才能在本澳執業。陸珍妮指,本澳現有許多外籍獸醫,若其只會英文將不能繼續做下去,關注市場是否有足夠的獸醫填補提供服務。

倡善用氹仔煙花燃放區空間

委員鄒辰寵就提出善用平日閒置的?仔煙花爆竹燃放區空間。他表示,政府每年投入資金對當年批做海洋世界的地段的一部份進行清理整理等工程去做燃放區,實應考慮在使用前後的其他用途。

鄒建議當局參考鄰近地區,合理利用該區域設立文娛康樂設施,並增加及改善交通配套,為市民於假日提供玩樂及家庭樂的好去處。

保育荔枝碗有助旅遊

委員辜文達則發言關注荔枝碗規劃,稱要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豐富多元的旅遊產品是成功關鍵,而荔枝碗廠房、荔枝碗村、路環碼頭、船人街兩側仍至路環舊市等延伸開來,都是自然與人工成功合成的城市肌理、是「會呼吸的歷史」,串連盤活起來,是不可多得的旅遊路線,是活化社區經濟的捷徑。

他認為,政府拆有公共危險的船廠是負責任的行為,相信大家理解與認同,然若不好好預先規劃,許多有價值的事物便可能已瞬間消失,缺失了一些重要的面貌。另多名委員關注離島區的咪錶泊位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