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70506號
2017年05月06日
星期六
動起來:體育精神豐盈大學校園文化
2017-05-06
【新華社北京5月4日消息】 (記者郭穎 孫琪)每天清晨6點,清華大學紫荊操場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四面八方匯聚至此,簡短而歡樂地打過招呼後,一起熱身,然後用奔跑迎接黎明。
他們是清華大學晨跑小分隊的成員,尹西明是小分隊的發起人。起初為了鍛鍊身體,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他和女朋友朱心雨以及幾個朋友一起開始晨跑。
後來逐漸有更多的人加入--有的為了減肥,有的為了體育達標,有的甚至因為失戀心情不好,大多數只是從好奇和嘗試開始,但堅持久了,大家都享受起跑步自身帶來的快樂,也結識了跨專業的朋友。
尹西明說,晨跑小分隊不追求速度、距離,只要參與進來,無論跑得多慢,都有人陪你跑到最後,這樣的形式讓很多同學對體育運動產生親近感。
“更重要的是,跑步給大家帶來一種對自己身體和生活的掌控感,也會認識不同領域的朋友,而體育中的正能量將會遷移到學習、生活中,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尹西明說。
從2015年成立至今,清華大學晨跑小分隊成長為擁有近400名核心成員的體育運動組織。
據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介紹,在清華大學裏有近40個像晨跑小分隊這樣的體育類社團協會,他們組織的各項體育活動為校園增添一道風景線。
清華大學素來有崇尚體育的傳統,“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這句口號,濃縮了清華的體育精神。新一代清華學子喊出的“無體育,不清華”口號,“不會游泳不能畢業”規定等,都印證了清華大學對體育運動的重視。
劉波認為,新時期大學體育工作面臨一些挑戰,網絡發達、興趣多元化讓大學生的鍛鍊習慣受到衝擊,大學生健康體質呈下滑趨勢。
“清華大學常年監測學生長跑成績,以2003年到2015年的數據來看,總體呈下滑趨勢。男生3000米平均成績下降近30秒,女生1500米平均成績下降17秒,這個數據就很能說明問題。”他說。
今年4月發佈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指出要持續提升青年體質健康水準,“在學校教育中強化體質健康指標的硬約束”,讓更多青年“培養體育運動愛好”,“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
事實上,中國很多高校都在強化體育的“硬指標”。廈門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都把游泳列為必修課程。西安交通大學則要求本科生必修太極拳,將這一中國傳統體育項目作為學生強身健體的載體。
劉波認為,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中小學體育教育常常被忽視,因而大學生在入學時並沒有養成運動的“慣性”,也構成了大學體育教育的一大挑戰。學校採取的“陽光長跑”等半強制措施,雖然短期引發了一些學生的不理解,但堅持下來,很多學生漸漸願意將運動融入自己的生活,自主堅持運動,說明瞭體育制度培養對個人習慣培養的助推作用。
2015年首次舉辦的清華校園馬拉松,至今曆經三屆,報名和參賽人數持續增長,從第一年2200多人到今年3000多人。“學生熱情特別高導致報名井噴,需要抽籤參賽,這些都體現出學生對長跑和體育鍛鍊的認可度在持續增高。”劉波說。
清華大學體育部副主任胡凱曾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奪百米冠軍,並在多項國內外田徑賽事中取得佳績。他因戴著眼鏡比賽被國人親切地稱為“眼鏡飛人”。他是清華大學體教結合模式下培養的大學生運動員代表之一。
在胡凱看來,很多人對體育的認識停留在“體”上面,強調健康、身體素質,而忽視了體育的“育人”功能。在強身健體之外,體育帶給青年人的,還有品格與精神層面的塑造。
他說:“很多世界一流大學裏,競技性強的項目如橄欖球很受歡迎,那種競技運動中體現的對抗的勇氣、拼搏的精神和團隊協作,也是體育教育價值的體現。”
尹西明發起的晨跑小分隊不斷有來自不同院係甚至兄弟高校的師生校友加入,並已經有十多個“分舵”,涉及游泳、健身、羽毛球等多個項目,還有一些成員回到各院係建立新的體育團體或發起新的運動社團,如夜跑小分隊和新成立的清華大學學生冬泳協會,帶動了更多人科學運動、健康快樂生活。
胡凱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大學生將運動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希望像尹西明這種熱愛體育的學生能夠發掘更多外延,讓體育文化漸漸在校園擴散開去,帶動更多學生享受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