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同意建擋潮閘特首將率司長訪粵商細節求加快進度

2017-09-07

【本報訊】在昨午的檢討重大災害應變機制暨跟進改善委員會舉行記者會中,行政長官崔世安表示,中央相關部委已經回覆:同意內港建設擋潮閘方案。他將在本月十一日帶領相關司長和部門,前往拜會廣省委省政府,商議細節,力求加快進度。

崔世安提出,今次風暴潮,除了內港以外,外港碼頭、水塘邊馬路也受浸,工務局會即時開展加高沿岸所有海堤的工程,希望提升抗風暴潮的能力。不過,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坦言,若要在內港築堤來阻擋今次湧入的海水,其高度約二米半。這不是容易的決定。因為,建成後,將有一幅牆壁,市民將不能再在內港見到海水和灣仔。

近日,有人向傳媒提出,在內港興建地下蓄洪池。羅立文回應,現時沒有蓄洪池的設計。他提醒,內港有二十多個碼頭,興建蓄水池也影響交通,絕不簡單。對於近期有社團、工程師提出不少方案,他希望那些人士要負少少責任,公開意見前深思,也與政府部門討論方案是否可行。行政長官崔世安則補充,將會把內港的貨運搬離,轉到九澳,相關研究將要完成,政府也快將決定。

上星期,民署管委會副主席羅志堅表示,需要拆卸內港廿三號碼頭來興建雨水泵房。然而,文化局認為,碼頭具有價值,提出原地保留或異地重置。他更宣稱,若不是拆卸廿三號碼,便沒有其他地方興建泵房。昨日,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也表示,將盡快落實於內港興建新的泵房,緩解天文大潮及颱風暴雨時內港一帶的水浸情況。

建內港雨水泵房已棄廿三號碼頭選址

記者提出:公眾難以理解,內港由媽閣至水上街市,為何沒有其他地方興建泵房?能否公開必須拆卸內港廿三號碼頭的論據?陳海帆回應,現已放棄選用廿三號碼頭的位置興建泵房。因為,聽了文化局的意見後,相信仍堅持選用這址,將會花長時討論。為了能夠盡快興建,已選擇在另一位置興建,預計可在明年上半年開標。並稱:「這選址基本上已確定。待最後確定,由民署宣佈。」